首页> 中文学位 >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6h】

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课堂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及其内涵

(一)与课堂有效教学相关的理论

1 、有效教学理论

2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3 、发展性教学理论

(二)新课改下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

二、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教师

(二)学生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课前准备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抓好课内的前五分钟

(二)有效的课前导入

(三)抓好课堂奏

(四)提问的有效性

(五)课堂教学媒体的有效性

(六)课堂小结的有效性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这一理念符合当代的教育要求,因此备受教育战线专家及一线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当下的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更要求我们以新的理论武装自己。我认为落实教学的有效性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语文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本文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入手,着力解决当前语文课堂存在的低效、无序的问题。对有效教学的理论内涵进行了探究与梳理,吸取了有效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和赞可夫的发展性理论中的精华,以及新课程改革背景F我国教育教学专家的有关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精髓,从教师、学生、师生关系以及课前准备等四方面入手分析了制约课堂有效性的因素。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让自己成为有效教师才能落实课堂的有效性。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主体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了,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桥梁和纽带。课前的充分准备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只有备好课了,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才能落实。制约课堂有效性的因素分析完后,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从谍内前五分钟的设计到新课导入、课堂节奏把握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多媒体使用的有效性、课后小结有效性等环节探讨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课内前五分钟是一个过渡的过程,设计不同的语文专题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好的课堂节奏能让课堂更有效,不枯燥。优质的课堂提问能改变教师从上到下的灌输式教学,让教师更加有效地了解、理解、掌握教学的过程。多媒体的使用促进了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提高。课堂小结是一节课精华的浓缩,是教师智慧的体现。只有这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改变现在中学语文课堂的现状,让我们的课堂成为高效率、高收益的课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