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6h】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难点及创新点

1.5.1 本文的难点

1.5.2 本文的创新点

2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与机制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2.1.2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过程

2.1.3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机制

2.2 理论基础

2.2.1 区位论

2.2.2 区域增长极理论

2.2.3 中心-外围理论

2.2.4 点-轴理论

2.3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机制

2.3.1 区位指向

2.3.2 集聚与扩散机制

2.3.3 空间相互作用机制

2.3.4 自组织-被组织机制

3 东北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及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

3.1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判断

3.2 1990年以来东北区域经济重心演变分析

3.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3.2.2 重心分析方法

3.2.3 区域经济重心时空演变规律

3.3 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均衡性研究

3.3.1 区域经济发展均衡性度量方法

3.3.2 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均衡性时间演变特征

3.3.3 相对发展的空间格局

3.3.4 区域经济发展均衡性格局变化

3.4 东北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3.4.1 空间自相关模型

3.4.2 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分析模型

3.4.3 1990-1999年人均GDP增量的空间关联性分析

3.4.4 不同阶段经济增长的空间相互作用格局及其变化

4 东北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整合及对策研究

4.1 东北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基本特征

4.1.1 核心-边缘结构凸显

4.1.2 城市空间分布中部凸起、南密北疏

4.1.3 中心城市集聚与辐射功能有限

4.2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整合的原则

4.2.1 空间等级分工组合原则

4.2.2 中心-外围地区一体化原则

4.2.3 尊重原有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原则

4.2.4 充分发挥政府指导原则

4.3 东北经济空间结构整合的目标

4.3.1 建立科学的城市空间等级体系

4.3.2 建立完善的点-轴结构系统

4.4 东北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整合的对策措施

4.4.1 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建设

4.4.2 提高区域节点间的通达性

4.4.3 积极进行区域规划建设

4.4.4 构建企业网络,培育产业集群

5 结论和讨论

5.1 理论启示

5.2 结论

5.3 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有其内在规律。对典型案例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进行序列化研究是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的重要方法。本文运用资料调查、数学模型、GIS制图等手段,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及整合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论文分为5章。
   第1章,阐述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整理国内外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研究进展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鉴于以上分析,提出研究近20年来东北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命题。
   第2章,首先具体介绍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机制的定义。其次,对包括区位论、区域增长极理论、中心-外围理论和点-轴理论在内的理论支撑部分进行论述。
   第3章,对东北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进行可视化的分析和验算。首先,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进行判断。其次,对1990年以来东北区域经济重心的演变和区域发展均衡性进行分析。东北地区的经济重心存在显著的空间偏离;经济重心迁移大体呈西南,折回东北,复向西南的移动趋势;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两极分化严重。最后,研究了东北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自相关性。东北区域经济增长分为扩散效应区、极化效应区、过渡区和低速增长区等四个类型。2000-2009与1990-1999两时段相比较,扩散效应区、极化效应区和过渡区的地市数量增加、面积扩大,低速增长区的地市数量和面积相应减小。
   第4章,分析东北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现状,得出东北地区核心-边缘结构凸显,城市空间分布中部凸起、南密北疏,中心城市规模偏小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东北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整合的原则,指出东北地区现阶段应采取不平衡的发展模式,建立科学的城市空间等级体系和完善的点-轴结构系统是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整合的主要目标。最后,指出东北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整合的对策措施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的建设,提高区域节点的通达性,积极进行区域规划建设,构建企业网络,培育产业集群等。
   第5章,为理论启示,结论与讨论部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