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辽宁省女子曲棍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6h】

辽宁省女子曲棍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贯彻落实我国后备人才培养的政策需要

1.1.2 力保辽宁省女子曲棍球队的全国优势地位

1.1.3 辽宁省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实地考察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辽宁省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3.1.1 组织机构设置

3.1.2 教练员队伍调查

3.1.3 运动员队伍调查

3.1.4 运动队管理现状

3.2 影响辽宁省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

3.2.1 项目群众基础薄弱,普及范围狭窄

3.2.2 运动队科学化管理水平低

3.2.3 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滞后性

3.2.4 竞赛成绩至上的负面效应

3.2.5 训练配套设施不健全

3.2.6 运动员突出的学训矛盾

3.2.7 新闻媒体关注度低

3.3 辽宁省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发展对策

3.3.1 完善后备人才培养管理制度

3.3.2 加强媒体宣传,提高社会关注度,扩大青少年曲棍球项目普及范围

3.3.3 建立和完善选材、科研、训练一体化体系

3.3.4 完善训练配套设施体系

3.3.5 缓解“学训矛盾”

3.3.6 深化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拓宽就业渠道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为了解辽宁省女子曲棍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经过实地考察后,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撰写论文而成。调查结果显示:1、辽宁省女子曲棍球后备队伍包括省二线队伍和大连市、营口市、朝阳市、辽阳市和抚顺市的女子青少年运动队。组织机构设置比较合理,运行正常;2、辽宁省女子曲棍球后备队伍的教练员队伍偏于年轻化,均出自专业队,执教时间比较短,缺乏经验,作态度普遍认真,但会受到领导的不重视、工资待遇差、运动员输送难等因素的干扰影响工作态度;3、运动员的选拔是以下一级运动队的输送和校队选材为主要途径,有一定的局限性,选材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少年乙组和少年甲组的运动员居多;4、竞赛是一面双面镜,它既检验训练效果又促使训练水平的提高,但也造成成绩至上的弊端,导致运动员“早衰”现象严重;5、各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基地的场地设施基本齐全,但训练配套设施如心理训练、康复训练、医务监督等设备严重匮乏;6、辽宁省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训赛经费基本充足,但来源单一,主要财政拨款;7、辽宁省女曲后备人才队伍学训矛盾突出,运动员虽普遍认识到文化课的重要性,但成绩普遍不好,主要原因没有形成“教”先于“体”的思想;8、辽宁省女曲后备人才退役后出路狭窄,大多数运动员无法有效安置工作;9、辽宁省女曲后备人才队伍科学化管理水平较低,亟待提高;10、项目缺乏新闻媒体关注和社会群众基础。
   辽宁省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发展对策有:完善后备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加强媒体宣传,提高社会关注度、扩大青少年曲棍球项目普及范围、建立和完善选材、科研、训练一体化体系、完善训练配套设施体系、缓解“学训矛盾”和深化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拓宽就业渠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