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真义体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6h】

论真义体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综述法

2.2.2 专家访谈法

3 研究的主要内容

3.1 真义体育的基本内涵及其思想诉求

3.1.1 真义体育的立足点是身体教育

3.1.2 真义体育的出发点是科学健身

3.1.3 真义体育的落脚点是增强体质

3.2 真义体育的核心价值及其解读

3.2.1 自养其生之道的自然生物学观

3.2.2 服务于大众健康的基本功能

3.2.3 以人为本的体育科学化理念

3.3 当今我国体育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

3.3.1 体育社会问题概述

3.3.2 体育社会问题的特征

3.3.3 我国体育社会问题

3.4 真义体育观与中国体育的科学发展观

3.4.1 体育发展与体育发展观

3.4.2 真义体育观的整体性

3.4.3 真义体育观的根本性

3.4.4 中国体育的科学发展

3.5 真义体育思想对当代体育发展的启示

3.5.1 正视金牌体育,发展全民体育

3.5.2 调整专业体育,重视学校体育

3.5.3 尊重体育本源,倡导“整体人”的生命关怀

4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上世纪初,毛泽东在撰文《体育之研究》提出:“今之提倡者非不设种种之方法,然而无效者,外力不足以动其心,不知何为体育之真义”。这里明确地指出“忘记体育之本”的危害是“提倡之者不得其本,久而无效,长是不改,弱且加甚”。我国已故著名体育学者林笑峰先生于1979年7月19日在《体育报》上发表的《世界体育科学化和我们的新使命》一文中,首次提出“竞技不是体育”这一具有革命性的观点,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震动,但并未被大众所接受。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体育不外乎就是竞技的固有思维,即体育=竞技运动,但在林先生看来,这并不是体育的本意,因为竞技运动旨在争金夺银,体育的目的是身体教育、强身健体。但生活实践中人们往往混淆两者关系,误用、错用现象较为严重,张冠李戴、借体育之名而无体育之实的事件也常有发生。无独有偶,在大西洋彼岸的欧美等国也对“体育”一词有着诸多的理解。例如由美国纽约大学布切尔撰写的《体育基础理论》一书中就收集了28种对“体育”一词的解释。而恰恰相反的是,在语言学上对体育一词的界定却又非常清晰。作为一个国际通用的固有名词,英文的“体育”是“physical education”,译意为“身体的教育”,其着力点是教育(education)。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我国还是西方世界,对体育的理解和界定均是不统一、不确定的,甚至有时还出现竞技、体育不分,竞技替代体育之说。如把“运动比赛”说成“体育比赛”、把“运动场”命名为“体育场”、把“国际竞技”当成“国际体育”、把“运动文化史”称之为“体育史”等等。还有甚者硬把体育从教育系统人为地分割出来,言外之意是体育非教育。这些不仅在理论上会影响对体育内涵的解读以及对体育真义的探索;在实践上也往往用竞技替代体育,用竞技追求的目标和方式去等价于体育教育,导致身体伤害乃至人员伤亡等恶性事件。因此,厘清体育与竞技的关系及体育本质与真义性,不仅在理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践指导特别是体育服务于教育、体育服务于大众、体育促进国民体质健康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著录项

  • 作者

    宋思洋;

  •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学科 体育人文社会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娟;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