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英国、德国、荷兰公共借阅权制度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6h】

英国、德国、荷兰公共借阅权制度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公共借阅权制度概述

2.1 公共借阅权的概念

2.2 公共借阅权制度的起源

2.3 公共借阅权制度的发展

2.3.1 第一阶段:公共借阅权制度的萌芽阶段(1946年至20世纪60年代)

2.3.2 第二阶段:公共借阅权制度的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1992年)

2.3.3 第三阶段:公共借阅权制度的继续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

3 英国、德国、荷兰公共借阅权制度研究

3.1 英国的公共借阅权制度

3.1.1 发展历程

3.1.2 主要内容

3.2 德国的公共借阅权制度

3.2.1 发展历程

3.2.2 主要内容

3.3 荷兰的公共借阅权制度

3.3.1 发展历程

3.3.2 主要内容

4 英、德、荷公共借阅权制度的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4.1 英德荷公共借阅权制度的相同之处

4.1.1 目的相同

4.1.2 权利主客体相同

4.1.3 补偿方式相同

4.2 英德荷公共借阅权制度的不同之处

4.2.1 版权模式不同

4.2.2 管理机构及方式不同

4.2.3 权利主客体不同

4.2.4 补偿金来源不同

4.2.5 计算方式及分配不同

4.3 英德荷公共借阅权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4.3.1 都有专门法律加以规定

4.3.2 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4.3.3 公共借阅权制度的内容详实、完备

4.3.4 权利主客体的保护对象得到了扩展

5 对我国公共借阅权制度的设想

5.1 我国建立公共借阅权制度必要性及可行性

5.1.1 经费不足不能成为不保护的理由

5.1.2 保护私人著者权益的必要性

5.1.3 国际知识产权交流的需要

5.2 对我国公共借阅权制度的展望

5.2.1 立法模式的选择

5.2.2 管理机构的设立

5.2.3 主体的选择

5.2.4 客体的选择

5.2.5 补偿金来源

5.2.6 分配制度及计算方式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