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辽宁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6h】

辽宁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综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教育资源

2.1.2 义务教育

2.1.3 教育资源配置

2.1.4 产业集聚与扩散

2.2 研究理论基础

2.2.1 教育公平理论

2.2.2 教育资源空间集聚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研究区概况、测度方法及评价指标构建

3.1 研究区概况

3.2 测度方法

3.2.1 辽宁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特征的研究方法

3.2.2 辽宁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规模分布研究方法

3.2.3 辽宁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变化特征研究方法

3.2.4 辽宁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空间演变分析研究方法

3.3 辽宁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评价体系构建

3.3.1 指标选取原则

3.3.2 指标体系及数据来源

4 辽宁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分布特征

4.1 辽宁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特征

4.1.1 小学阶段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特征

4.1.2 初中阶段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特征

4.2 辽宁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位序规模分布特征

4.2.1 小学阶段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位序规模分布特征

4.2.2 初中阶段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位序规模分布特征

4.3 辽宁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变化特征分析

4.3.1 小学阶段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变化特征分析

4.3.2 初中阶段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变化特征分析

4.4 辽宁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空间演变特征

4.4.1 呈大连-沈阳双核心结构

4.4.2 中心与外围的梯度差逐年缩小

4.4.3 呈现稳定的北低南高、东低西高的空间格局

5 对策建议

5.1 政府提高重视力度

5.2 增加教育投入力度

5.1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5.1 避免教育问题发生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教育问题日益显现。经梳理研究脉络发现,我国学者对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已成体系,但从地理学视角的定量分析研究较少。本文从地理学视角出发,以空间集聚理论为理论支撑,对辽宁省14个城市2005-2011年七年间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对已有的教育资源的理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诠释和总结,此部分是本文的研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国内外教育资源的研究综述、教育资源概念与内涵、义务教育资源评价的理论依据等内容。 第二部分:此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即对辽宁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力求创新之处。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赫芬达尔系数、基尼系数等方法对辽宁省义务教育资源的差异特征进行分析;借用城市地理学中的首位度和位序规模分布法则对辽宁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进行规模分布分析,应用熵值法对辽宁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评价指标进行测算并运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进行聚类处理,分析辽宁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变化特征;最后运用Arcgis软件将其结果进行可视化操作,得出辽宁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的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小学阶段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整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发展规模呈逐年集中之势;辽宁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小学和初中阶段均呈位序规模分布,理想规模K值逐年下降,属于均衡发展型;辽宁省小学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整体水平最好的城市是大连市,初中阶段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得分最高的是大连市和沈阳市,两者波动领先发展,结合聚类类型划分结果深入究其原因;在空间分布上,呈以大连沈阳为双核心的结构发展,随时间变化,中心与外围城市的梯度差逐年缩小;呈现稳定的北低南高、东低西高的空间格局。 第三部分:优化对策及结论讨论。根据前文的研究成果,结合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辽宁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对策,为辽宁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提高与改善提供参考。并对全文内容进行深入总结,并提出今后研究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