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6h】

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数据来源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2 城市群理论及研究综述

2.1 城市群概念

2.2 城市群辐射范围界定

2.2.1 城市群空间辐射范围识别标准的方案

2.2.2 城市群空间辐射范围识别的模型

3 京津冀城市群空间发展模式

3.1 城市群空间结构理论

3.1.1 增长极理论

3.1.2 核心-边缘理论

3.1.3 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3.1.4 圈层结构理论

3.2 计算综合实力确定城市群发展模式

3.2.1 选取评价指标

3.2.2 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3.2.3 计算各城市综合实力

3.2.4 确定城市群空间发展结构

4 京津冀城市群等级结构的划分

4.1 城市群等级结构划分原理

4.2 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城市的辐射范围

4.3 城市间经济社会联系强度

4.3.1 评价指标选取

4.3.2 交通可达性评价

4.3.3 经济社会联系强度的计算

4.4 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分析

5 京津冀城市群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5.1 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进行中出现的问题

5.1.1 城市群内城市关系不紧密,合作力不强,行政意识明显

5.1.2 区域产业同构现象严重,低水平竞争导致资源浪费

5.1.3 国有经济比重高,市场意识淡薄

5.1.4 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5.2 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策略

5.2.1 做好城市群功能定位

5.2.2 整合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相互关系

5.2.3 引导产业合理分工

5.2.4 强化市场经济的作用

5.2.5 改善生态环境

6 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城市群成为最基本的竞争单元,引起学者与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国内外关于城市群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首次将城市群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而城镇化的推动力就是区域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城市群空间等级辐射范围的研究有利于区域空间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使该地区各城市紧密团结起来,形成强有力的综合竞争力,带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有效推动地区城镇化进程,从而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背景的前提下回顾了城市群的涵义及城市群空间结构理论,并对以往关于城市群辐射范围的实践作出总结,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等级辐射范围。为了准确地确定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结构,首先通过对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综合实力作出评价,确定了北京市城区与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得出京津冀城市群呈现出明显的双核结构。为更好地划分出城市群内部的空间等级结构,首先以北京市城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为中心分别划分出其两小时通勤圈,最后根据通勤圈内城市与核心城市间经济社会联系划分各辐射层级范围。得出结果: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市城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为核心城市,大兴区、昌平区、天津市城区、保定市城区、沧州市城区、唐山市城区、廊坊市城区等核心城市周边地区为重点发展区,平谷区、宝坻区、张家口市城区、秦皇岛市城区、承德市城区、衡水市城区、定州市等城市为主要发展区,核心城市两小时通勤圈内其他城市为辐射带动区,两小时辐射圈以外其他城市为辐射外围区。城市群空间等级辐射范围的界定对京津冀地域布局提供参考,从而实现城市间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本文最后简要描述了京津冀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要实现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需在公共服务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等方面找到突破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