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岸缓冲带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
【6h】

河岸缓冲带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必要性

1.2.1 研究的意义

1.2.2 研究的必要性

1.3 河岸缓冲带概述

1.3.1 河岸缓冲带的定义

1.3.2 河岸缓冲带的结构

1.3.3 河岸缓冲带的功能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河岸缓冲带对地表径流的净化机理

1.4.2 河岸缓冲带对水体中氮素的削减作用研究

1.4.3 河岸缓冲带对水体中总磷的削减作用研究

1.4.4 河岸缓冲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1.4.5 河岸缓冲带宽度的确定

1.4.6 河岸缓冲带生态系统管理模型研究

1.4.7 河岸缓冲带的功能和管理

2 研究区自然概况及研究内容

2.1 研究地概况

2.1.1 气候条件

2.1.2 植被条件

2.1.3 土壤条件

2.2 本文研究内容

2.2.1 典型河岸带现状调查及类型划分

2.2.2 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结构和宽度对污染的防治效果及关键技术

2.2.3 河岸保护区内林草植被对污染负荷削减效果及关键技术

2.2.4 建立河岸带植被生态保护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体系

2.3 研究技术路线

3 材料、研究方法及试验设计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分析指标及研究方法

3.3 样地设置和取样方法

3.4 样地概况调查

3.5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沈阳地区人工河岸带和天然河岸带对污染水体中污染物的削减作用

4.1.1 不同河岸带对水体pH 值的影响

4.1.2 不同植被配置在不同污染浓度下对污染负荷的削减

4.1.3 不同植被配置在不同河岸带宽度下对污染负荷的削减

4.1.4 小结

4.2 清原地区不同配置天然河岸带对污染水体中污染物的削减作用

4.2.1 不同采伐类型天然河岸带对污染水体pH 值的影响

4.2.2 河岸带对不同污染浓度水体污染负荷的削减

4.2.3 不同宽度河岸带对污染负荷的削减

4.2.4 不同植被配置河岸带对污染负荷的削减

4.2.5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依托于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沈阳市典型河岸带生态恢复及污染负荷削减关键技术与示范”(1081283-9-00)和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课题“浑河上游水质改善与水生态修复维系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2008ZX07208-007-01)。于2009-2010年间,分别在沈阳和清原浑河上游地区开展河岸缓冲带技术应用研究,针对该地区常见的植被类型,在沈阳市设置了七块样地,清原县设置了九块样地,通过典型样地模拟受污染水质地表径流,流经不同处理样地后取样,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植被、不同宽度和不同污染物浓度间的变化对河岸带对各指标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各缓冲带对磷的削减效果优于对氮的削减效果,河岸带宽度越宽对污染物的削减作用越明显,自然河岸带对污染物的削减作用优于人工河岸带,林草混合地比单独的林地或草地能更好的吸收污染物;在清原地区不同河岸带宽度对污染物的削减作用有显著差异,7m宽度河岸带显著优于1m宽度河岸带,同时,河岸带宽度对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削减作用也有显著差异,对轻度污染的削减效果优于对重度污染的削减效果,20%和40%草地对氮的削减效果最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