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樟子松固沙林更新迹地植被重建的土壤特性演变研究
【6h】

樟子松固沙林更新迹地植被重建的土壤特性演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植被重建物种多样性研究

1.2.2 林下枯落物持水性能研究

1.2.3 植被重建的土壤特性演变

1.2.4 土壤质量评价

1.2.5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研究区自然环境

2.1.1 气候

2.1.2 植被

2.1.3 土壤

2.1.4 试验样地概况

2.2 研究内容

2.3 样品采集与分析

2.3.1 土壤特性指标测定方法

2.3.2 林下物种多样性测定

2.3.3 枯落物储量及持水性能测定

2.4 技术路线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1 各样地林下植物物种组成特征

3.1.1 各样地物种组成分析

3.1.2 优势种分布分析与区域的差别

3.2 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分析

3.3.1 枯落物储量

3.3.2 枯落物持水能力

3.4 小结

4.1 土壤物理特性演变研究

4.1.1 容重

4.1.2 田间持水量

4.1.3 饱和导水率

4.2 土壤化学特性演变研究

4.2.1 有机质

4.2.2 全氮

4.2.3 碱解氮

4.2.4 全磷

4.2.5 有效磷

4.2.6 全钾

4.2.7 速效钾

4.2.8 pH

4.2.9 阳离子交换量

4.2.10 电导率

4.3 不同植被重建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比较

4.4 小结

5 土壤特性相关性分析

5.1 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分析

5.2 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分析

5.3 土壤生物活性与理化性质的相关分析

5.4 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生性质的相关分析

6 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樟子松固沙林更新迹地植被重建13a后土壤特性的演变进行研究,并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枯落物的持水能力进行研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Nemoro)公式对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植被重建后土壤特性演变朝良性方向发展,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樟子松固沙林更新迹地植被重建后,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发生很大改变,林下植物偶见种数目增多,羊草、绿珠黎和朝鲜蒿是该地区林下植物的常见种,羊草、绿珠黎和画眉草是植被重建后人工林林下第一优势种。对林下枯落物层持水能力的研究表明,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率和有效拦蓄深4个指标,7种林分排名前三位的均为彰武小钻杨>红刺榆>山杏。
  (2)综合0-10cm和10-20cm土层,植被重建后土壤容重降低、田间持水量增大、饱和导水率下降。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差异显著,其中彰武小钻杨对土壤物理性质的综合改良能力最明显,其次是彰武松和五角枫。植被重建13年后,与采伐迹地相比较,土壤pH值降低,其他化学性质含量均有所提高。不同植被重建类型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良效果有很大差异,彰武小钻杨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良效果最好,其次是五角枫和红刺榆。植被重建后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多,细菌、放线菌、真菌相比较而言,相较于采伐迹地增加幅度最大的是真菌,各林分真菌数量都在采伐迹地的256倍以上。不同植被重建类型土壤微生物总量增加幅度差异显著,白丁香微生物数量增加的最多,其次是五角枫和红刺榆。
  (3)土壤的理化特性中,除容重在上下层土壤中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外,饱和导水率和pH值表现为上层土壤低于下层土壤,其他特性均表现为上层含量高于下层含量。综合不同土壤特性因子,除微生物三大类群之外,有效磷含量增加的幅度最大,其次是阳离子交换量。
  (4)7种植被重建类型下0-20cm土层平均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排序为:彰武小钻杨(0.88)>五角枫(0.87)>山杏(0.84)>白丁香(0.83)>彰武松(0.77)>红刺榆(0.73)>樟子松(0.72)。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