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少自由度并联装备构型及约束链研究
【6h】

少自由度并联装备构型及约束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 绪论

1.1并联构型装备发展的历史和国内外发展现状

1.2并联构型装备结构设计方法及现状

1.3本课题的意义

1.4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三章 少自由度并联构型装备结构设计方法

第四章 主动链和约束链的构成及约束分析

第五章 基于约束添加法的九类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构型设计

第六章 不同约束链构型的并联机构运动性能分析和运动学仿真

6.1引言

6.2不同约束链的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运动性能

6.3不同约束链构型的运动学仿真

6.4小结

第七章 不同约束链的并联机构静刚度研究及弹性动力学研究

7.1引言

7.2静刚度建模

7.3不同工况下姿态的选取原则与有限元模型建立的原则

7.4不同并联机构的静刚度仿真及分析

7.5包含约束链的并联机构弹性动力学研究

7.6小结

第八章 不同约束链并联机构精度与误差研究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并联构型制造装备的结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并联机构,是世界上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构型制造装备。与串联构型相比,并联构型具有刚度好、精度高、高速和高加速度等特点,在制造领域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已成为并联构型装备发展的重要趋势。 由于少自由度并联机构总体上具有比六自由度并联机构更复杂的运动特性,使少自由度并联机构机型匾乏。因此,研究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构型设计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又因为约束链的结构形式、关节和自由度配置、精度和刚度等特性对并联机构性能有直接影响,所以对各类支链以及其运动特性等的研究势在必行。 本文围绕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构型设计和约束链相关问题,在对并联构型装备的发展趋势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在并联机构的型综合方法、约束链的构成与分类、不同约束链构型的运动学、静刚度、弹性动力学、精度与误差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研究了与并联机构密不可分的螺旋理论、拓扑结构学和群论,阐述了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和基本准则,为进一步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2)研究了现有并联机构型综合的三种主要方法,包括螺旋约束综合法,拓扑结构综合法和位移流型综合法,详尽地比较了这些型综合方法的优缺点,并在现有理论基础上系统地提出添加约束综合法。利用该方法扩展了若干并联机构新机型。 (3)运用添加约束综合法,对九类少自由度并联机构作了较全面的型综合,综合出60多种实例,并对这些并联机构作了约束分析、自由度计算、约束度计算和耦合度计算,并判断了控制解耦性,对各类机构作了构型上和解耦性的比较,为机构的优选提供了依据。 (4)研究了主动链和约束链的构成方法,系统地综合出13种主动链类型,以及113种约束链,其中大多是新型约束链。并对其中的37个约束链按约束链所具有的自由度数排列,作了约束特性、自由度数、结构要求等分析,最后应用螺旋理论对12种典型约束链作了约束分析和计算。 (5)研究了不同约束链构型的机构运动学问题。对部分并联机构作了位置、速度、工作空间和可操作度分析和计算,研究了机构的解耦性、运动平稳性、运动性能以及机构的奇异性。并用ADAMS软件对具有串联式基本构型、平行四边形4R型,以及含有圆柱副C和虎克铰T型约束链的并联机构进行运动学动态仿真。 (6)研究了不同约束链对并联机构刚度的影响,建立了考虑主动链以及考虑约束支链时的刚度数学模型,并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对不同构型机构作了受力变形仿真和刚度计算,了解了并联机构在不同约束链下刚度变化的规律。 (7)研究了不同约束链并联机构在动态下弹性变形和弹性振动问题,根据弹性动力学的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包含约束链的并联机构的弹性动力学模型。 (8)研究了不同约束链的并联机构的运动误差问题,考虑杆长误差、铰链间隙误差以及平行四边形结构的误差对终端误差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主动链和约束链误差模型。最后,通过数值实例对RPP型、TP型和RP(4R)型约束链的误差作了计算和比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