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注意力影响IPOs弱势的实证分析
【6h】

注意力影响IPOs弱势的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3 本文的内容及创新点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IPOs弱势理论和实证研究评述

2.1 IPOs弱势现象概述

2.1.1 IPOs弱势的理论解释

2.1.2 IPOs弱势现象的影响因素

2.2 IPOs弱势的研究方法

2.2.1 IPOs弱势的研究方法概述

2.2.2 IPOs的弱势研究方法评价

第3章 注意力影响IPOs弱势的机理分析

3.1 关于注意力的理论概述

3.2 行为金融理论视角下的投资者行为

3.2.1 投资者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3.2.2 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合理解释

3.3 投资者注意力对IPOs弱势的影响分析

第4章 注意力影响IPOs弱势的实证分析

4.1 新股弱势与注意力的度量与统计

4.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1.2 新股弱势的测量与判定

4.1.3 新股注意力的度量

4.2 基于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的实证检验

4.2.1 实证思路

4.2.2 新股投资组合的构建和回归因子的计算方法

4.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5章 结论

5.1 本文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新股发行,即首次公开发行(IPOs)股票所表现出的长期弱势一直是IPOs研究领域的三大热点问题之一。对于我国仅有二十年历史的股票市场而言,研究IPOs的长期表现对提高我国IPOs市场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新股弱势的因素来自多方,包括风险因素、公司性质、发行前收益、投资者认知偏差等等,本文将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出发,对公众注意力与IPOs长期弱势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
  本文首先介绍了IPOs长期弱势理论,并对IPOs长期弱势现象的实证研究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对注意力的基本理论及其影响新股弱势的机理进行分析。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以2006年6月至2009年8月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280只A股为样本,研究其在上市后24周内的市场表现。本文首先运用CAR和BHAR模型对IPOs股票的长期表现进行了测量和判定,同时利用统计网络新闻搜索量的方法对公众对新股的注意力进行了度量。随后,本文利用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对注意力与新股长期弱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构建了新股投资组合并判断其能否被Fama-French的三因素模型以及在三因素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注意力因子的模型所解释,最终通过对方程进行回归得到实证结果。
  本文得到的结论是:(1)新股上市后的24周时间里,累积超额收益率(CAR)为-0.2183,持有期收益率(BHAR)为-0.3148,新股的走势明显的弱于大盘走势,证实了新股弱势现象的存在;(2)新股在首次发行到上市这一段的时间受到的关注度很高;(3)注意力能够作为新股弱势现象的一个解释因子,其影响了新股弱势。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我国的新股存在比较严重的弱势,这表明我国IPO市场的效率不高,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本文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完善IPOs市场信息披露机制、规范中介机构以及规范投资者行为五个方面对如何提高IPOs市场效率以减少新股弱势现象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