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2-萘醌-1-肟铑含氯配合物合成及量子化学计算
【6h】

1,2-萘醌-1-肟铑含氯配合物合成及量子化学计算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1,2-萘醌单肟铑配位化学

1.1.1 肟配位化学

1.1.2 1,2-苯醌单肟金属配合物

1.1.3 铑的1,2-萘醌单肟配合物研究现状

1.2 配合物电化学性能研究

1.2.1 配合物电化学性能研究方法

1.2.2 铑配合物电化学性能研究

1.3 量子化学计算及计算方法简介

1.3.1 量子化学计算简介

1.3.2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1.3.3 计算方法的选择

1.3.4 基组的选择

1.4 本课题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第2章 以吡啶为辅助配体的1,2-萘醌-1-肟铑含氯配合物合成与量子化学计算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仪器和设备

2.1.2 主要试剂

2.1.3 合成路线

2.1.4 实验步骤

2.1.5 配合物的表征

2.1.6 紫外-可见(UV-vis)光谱的检测

2.1.7 配合物单晶培养及晶体结构检测

2.1.8 配合物量子化学计算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配合物的合成与分离

2.2.2 配合物[Rh(1-nqo)(py)2Cl2]1结构表征及量子化学计算

2.2.3 配合物的cis-,trans-[Rh(1-nqo)2(py)Cl](cis-NO,trans-O)2结构表征及量子化学计算

2.2.4 配合物的cis-,cis-[Rh(1-nqo)2(py)Cl](cis-NO,cis-O)3结构分析及量子化学计算

2.3 小结

第3章 以吡啶衍生物L为辅助配体的[Rh(1-nqo)L2Cl2]配合物性能研究及量子化学计算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仪器和设备

3.1.2 主要试剂

3.1.3 配合物的合成

3.1.4 配合物红外光谱检测

3.1.5 配合物紫外-可见光谱检测

3.1.6 配合物电化学活性检测

3.1.7 计算方法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配合物结构优化

3.2.2 主要原子的净电荷分布

3.2.3 配合物频率分析

3.2.4 配合物紫外-可见光谱及单激发态计算

3.2.5 配合物电化学性能及三重激发态计算

3.3 小结

第4章 以吡啶衍生物L为辅助配体的[Rh(1-nqo)2LCl]配合物性能研究及量子化学计算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仪器和设备

4.1.2 主要试剂

4.1.3 配合物的合成

4.1.4 配合物紫外-可见光谱检测

4.1.5 计算模型和方法

4.2 配合物[Rh(1-nqo)2(ppy)Cl]7的DFT研究

4.2.1 配合物[Rh(1-nqo)2(ppy)Cl]7结构优化

4.2.2 配合物[Rh(1-nqo)2(ppy)Cl]7前线轨道

4.2.3 配合物[Rh(1-nqo)2(ppy)Cl]7频率分析

4.2.4 配合物[Rh(1-nqo)2(ppy)Cl]7吸收光谱

4.3 配合物[Rh(1-nqo)2(apy)Cl]8的DFT研究

4.3.1 配合物[Rh(1-nqo)2(apy)Cl]8结构优化

4.3.2 配合物[Rh(1-nqo)2(apy)Cl]8前线轨道

4.3.3 配合物[Rh(1-nqo)2(apy)Cl]8频率分析

4.3.4 配合物[Rh(1-nqo)2(apy)Cl]8电子光谱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主要论文

展开▼

摘要

1,2-萘醌单肟是一类有接受π电子能力的给电子配体,其与铑的配位化学是很有潜力的研究领域,但相关工作目前文献报道还很有限。本文通过实验路线的合理设计,从RhCl3·3H2O和1,2-萘醌-1-肟(1-nqoH)出发,分别以吡啶(pyridine=py)、4-甲基吡啶(4-methylpyridine=mpy)、4-苯基吡啶(4-phenylpyridine=ppy)和4-乙酰基吡啶(4-acetylpyridine=apy)为辅助配体,合成八种橙色1-nqo铑新配合物,并通过薄层色谱(TLC)对配合物进行分离提纯。配合物结构表征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配合物1和2)、FAB MS、1H NMR、IR、UV等手段。此外,运用Gaussian量子化学程序包,对1-nqo铑含氯配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研究。基于密度泛函(DFT)和含时密度泛函(TD-DFT)的计算结果,分析了配合物的构型、紫外-可见光谱和部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电化学性能。
  从RhCl3·3H2O、1-nqoH及吡啶出发,通过加料方式及反应时间的合理控制,成功地将辅助配体吡啶引入1-nqo铑配合物中心金属原子的配位层。合成并分离得到三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新配合物[Rh(1-nqo)(py)2Cl2]1,cis,trans-[Rh(1-nqo)2(py)Cl](cis-NO,trans-O)2和cis,cis-[Rh(1-nqo)2(py)Cl](cis-NO,cis-O)3。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了配合物1和2的结构。对配合物1-3进行了FAB MS、1H NMR、UV-vis检测。此外,我们采用DFT对三种配合物进行了结构优化,通过对有单晶结构的配合物1和2实验值和优化后的计算值的比较,发现使用B3LYP泛函,对金属Rh采用赝势的LanL2DZ基组,而对其它原子采用6-31G(d,p)基组的计算方法适用于本实验体系。并利用优化后分子的稳定结构计算了配合物激发态。详细分析了三种配合物的原子、分子轨道以及激发态性质,并对配合物3的可能结构进行了预测。
  从RhCl3·3H2O及1-nqoH出发,以mpy、ppy和apy为辅助配体,合成并分离得到三种以取代吡啶L为辅助配体的铑二氯配合物[Rh(1-nqo)L2Cl2]4-6(L=mpy,ppy,apy),采用DFT和TD-DFT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研究。对配合物4-6进行了结构优化,并利用优化后分子的稳定结构计算了配合物的振动频率和激发态(即IR和UV),对吸收光谱的谱峰进行指认。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吡啶环上取代基对配合物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前沿轨道布局和电荷分布等的影响。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三种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辅以三重激发态计算,发现在配合物的CV曲线上出现了中心金属离子Rh(Ⅲ)的还原峰,及Rh(Ⅲ)还原产物Rh(Ⅰ)的氧化峰。
  通过反应时间控制,合成了铑含氯配合物[Rh(1-nqo)2(ppy)Cl]7和[Rh(1-nqo)2(apy)Cl]8。对两个配合物的各自六种可能构型进行了DFT及TD-DFT计算,分析了两个配合物的各自六个同分异构体的键长、键角、前线轨道、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等性质。计算结果表明,两个1-nqo配体中的两个肟基及醌基顺式排列与中心金属铑配位,ppy与一个1-nqo中的醌基对位,Cl与另一个1-nqo中的肟基对位的cis,cis-[Rh(1-nqo)2(ppy)Cl]及cis,cis-[Rh(1-nqo)2(apy)Cl]在两个配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中能量最低,稳定性最高,且TD-DFT计算的紫外吸收光谱与实验谱图吻合较好,因此可以预测其为配合物[Rh(1-nqo)2(ppy)Cl]7和[Rh(1-nqo)2(apy)Cl]8的最可能构型。相关工作为缺乏单晶X射线衍射数据时分析配合物结构等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