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政策工具视角下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的演化博弈分析
【6h】

不同政策工具视角下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的演化博弈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Abstract

目 次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现状

1.2.1国外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现状

1.2.2国内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现状

1.3研究内容

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研究方法

1.4.2技术路线

1.5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建筑垃圾减量化

2.1.2建筑垃圾减量化标准

2.1.3环境政策与环境政策工具

2.2环境政策工具分类

2.2.1政府主导的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工具

2.2.2市场介入的经济激励型环境政策工具

2.2.3公众参与的自愿型环境政策工具

2.3施工企业建筑垃圾减量化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2.3.1企业的减量化意识

2.3.2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法律法规

2.3.3建筑垃圾减量化的经济政策

2.4环境政策工具对减量化效果影响的研究方法

2.4.1问卷调查法

2.4.2最优规化方法

2.4.3博弈的研究方法

2.5演化博弈论

2.5.2复制动态方程

2.5.3演化稳定策略

2.5.4演化博弈论的应用

2.6本章小结

第三章 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下建筑垃圾减量化行为分析

3.1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工具的具体控制手段

3.1.1事前控制手段

3.1.2事中控制手段

3.1.3事后控制手段

3.2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下政企演化博弈分析

3.2.1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下政企演化博弈背景介绍

3.2.2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下政企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3.2.3政府的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3.2.4企业的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3.2.5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2.6参数变化对演化路径的影响

3.3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下政企演化稳定策略的仿真模拟

3.3.1政府检查演化策略的仿真模拟

3.3.2企业减量化演化策略的模拟仿真

3.3.3政企博弈系统的演化方向模拟仿真

3.3.4影响因素的变化对系统演化方向的影响

3.4现行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存在的问题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经济激励型政策工具下建筑垃圾减量化行为分析

4.1经济激励型环境政策工具的具体制度

4.1.1排污费制度

4.1.2补贴制度

4.2排污费制度下政企演化博弈分析

4.2.1排污费制度下政企演化博弈模型建立

4.2.2排污费制度下模型的基本假设

4.2.3排污费制度下政企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4.2.4排污费制度下政企博弈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4.2.5排污费制度下收益函数的变化对政企演化路径的影响

4.3排污费制度下政企博弈模型的模拟与分析

4.3.1排污费制度下政企博弈系统稳定性的仿真与分析

4.3.2初始比例的改变对排污费制度下政企演化结果的影响分析

4.3.3排污费制度下收益函数的变化对演化结果的影响

4.4补贴制度下政企演化博弈分析

4.4.1补贴制度下政企演化博弈模型建立

4.4.2补贴制度下模型的基本假设

4.4.3补贴制度下政企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4.4.4补贴制度下政企博弈系统稳定性分析

4.4.5补贴函数的变化对政企演化路径的影响

4.5补贴制度下政企博弈模型的模拟与分析

4.5.1补贴制度下政企博弈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4.5.2初始比例的变化对补贴制度下政企演化结果的影响分析

4.5.3补贴制度下收益函数的变化对演化结果的影响

4.6排污费制度和补贴制度的比较分析

4.7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政府视角的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的政策建议

5.1各类制度的优越性与局限性分析

5.1.1罚款制度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5.1.2排污费制度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5.1.3补贴制度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5.1.4各类制度的比较分析

5.2各类制度的适用条件

5.2.1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的初期阶段

5.2.2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的发展阶段

5.2.3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的成熟阶段

5.3罚款制度下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的政策建议

5.3.1进行经济补贴,减低企业减量化成本

5.3.2适当提高罚款,约束企业行为

5.3.3降低检查成本,保证检查效果

5.4排污费制度下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的政策建议

5.4.1建立沟通机制,及时掌握企业信息

5.4.2委托第三方进行建筑垃圾排放量的核查工作

5.4.3适度增加排污费和罚款的额度

5.5补贴制度下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的政策建议

5.5.1引导施工企业转型成为高新技术型企业

5.5.2减排补贴应与企业减排数量相关

5.5.3严格对企业的排放行为进行检查

5.6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 谢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