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产品功能疲劳问题的研究——以电子产品为例
【6h】

产品功能疲劳问题的研究——以电子产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电子产品功能日益丰富

1.1.2 产品功能疲劳症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凸显

1.1.3 避免功能疲劳的问题亟待研究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综述

2.1.2 国内研究综述

2.1.3 综述小结

2.1.4 产品功能疲劳的定义

2.2 序关系分析方法

2.2.1 序关系分析法的产生

2.2.2 序关系分析法的实现步骤

2.2.3 群组判断的情形

2.3 统计分析方法

2.3.1 因子分析

2.3.2 主成分分析

2.3.3 综合评价分析法

2.4 粗糙集理论

2.5 基于距离的多属性决策中属性权重的无偏好融合程序

2.5.1 基本概念

2.5.2 无偏好融合程序

2.6 Kano模型

第3章 产品吸引度模型的建立

3.1 产品吸引度

3.1.1 吸引度定义

3.1.2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3.1.3 产品吸引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2 产品吸引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3.2.2 电子产品吸引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确定

3.2.3 有关电子产品吸引度评价指标体系的专家调查

3.2.4 电子产品吸引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确定

3.2.5 手机吸引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3 问卷设计及调查

3.4 手机吸引度评价量表的建立

3.4.1 各个评价项目与总体相关性分析

3.4.2 因子分析与评价量表的建立

3.4.3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3.5 手机吸引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5.1 基于序关系法的手机吸引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5.2 基于粗糙集的手机吸引度指标权重的确定

3.5.3 基于主客观权重无偏好集成方法的手机吸引度指标权重的确定

3.6 手机吸引度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第4章 产品可用度模型的建立

4.1 产品可用性与可用度

4.1.1 可用性的相关定义

4.1.2 产品可用度的定义

4.2 电子产品可用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电子产品可用性的衡量要素

4.2.2 电子产品可用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3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4.2.4 电子产品可用度模型的建立

4.3 手机产品可用度模型的构建

4.3.1 手机可用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3.2 基于序关系法的手机可用度指标权重的确定

4.3.3 手机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4.3.4 手机可用度指标模型的建立

4.4 可用性实验设计

第5章 产品功能疲劳的评价

5.1 产品功能过多的原因及后果

5.1.1 产品功能过多的原因

5.1.2 产品功能过多的后果

5.2 产品功能疲劳的判断

5.3 产品功能数量的确定

5.3.1 从赢得用户再次购买的角度来确定功能的数量

5.3.2 从企业盈利目标的角度来确定功能的数量

5.4 产品具体功能的选取

5.4.1 基于Kano模型的产品功能需求分析

5.4.2 基于Kano模型的手机功能需求分析

5.5 企业挑战功能疲劳的实施对策

第6章 应用实例

6.1 产品的选择

6.2 手机吸引度计算及模型验证

6.3 手机可用性实验及可用度计算

6.3.1 手机可用性测试及结果

6.3.2 手机的可用度计算

6.4 手机功能疲劳的判断及改进建议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的主要工作

7.2 论文的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有关电子产品吸引度评价指标体系的专家调查

附录B 手机调查问卷

附录C 选取的十八款手机图片

附录D 有关手机功能的Kano问卷

展开▼

摘要

越来越多的厂家通过推出功能丰富的产品为卖点作为市场竞争的策略和手段。消费者只需购买一件产品,就能拥有许多功能。事实上,当他们购买时,消费者认为他们需要具有许多功能的产品。但是一旦他们开始使用了购买的产品,他们会遇到功能疲劳:由于产品很复杂他们会感到很不舒服,有些功能很难操作,而有些功能很少用到,因此认为这些功能没必要。人们对产品的期望效用和实际效用考虑因素的不同致使看起来有望吸引人的功能在实际使用中不见得就好,学术界把这种现象称为产品的“功能疲劳症”。
  本文以电子产品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产品的吸引度和可用度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建模,从而进一步讨论产品的功能疲劳问题:
  (1)在对产品吸引力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吸引度评价指标体系及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维尺度、聚类等方法建立手机吸引度评价量表,通过因子分析得到消费者对手机吸引度认知的2个因子:外显因子和内隐因子。
  (2)在确定吸引度指标权重时采用序关系法和粗糙集方法相结合,针对在融合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时具有人为偏好的缺陷,用Matlab中细胞数组的基本特征和多维空间距离的概念,建立了基于空间距离的二次规划数学模型,确定无人为偏好的主客观权重融合方案,以此来建立吸引度模型。
  (3)在可用性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可用度概念,通过可用度因素的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接着通过专家调查来确定指标权重,从而建立产品的可用度模型。
  (4)对产品功能疲劳进行定义,进一步分析产品功能过多的原因及带来的后果,认识到功能疲劳的严重性。介绍具体方法来确定产品是否具有功能疲劳。为了解决功能疲劳这一个问题,从赢得用户再次购买和企业盈利目标这两个角度来确定产品功能数量,以及通过Kano模型的分析对产品具体功能进行选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