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研究
【6h】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与特征

2.1.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概念界定

2.1.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

2.1.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征

2.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基础

2.2.1 马克思恩格斯奠定理论基础

2.2.2 列宁、斯大林的重要贡献

2.2.3 党的三代领导人的重要发展

2.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2.3.1 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需要

2.3.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

2.3.3 完善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2.3.4 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说服力和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需要

2.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的概念界定

2.4.1 机制的词源学考察

2.4.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的内涵

第3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的构成

3.1 导向机制

3.1.1 导向机制的本质

3.1.2 导向机制的重要性

3.2 动力机制

3.2.1 动力机制的本质

3.2.2 动力机制的重要来源

3.3 灌输与接纳机制

3.3.1 灌输与接纳机制的本质

3.3.2 灌输与接纳机制的必要性

3.4 检验机制

3.4.1 检验机制的本质

3.4.2 检验机制的表现

第4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的特征与功能

4.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的主要特征

4.1.1 构成要素的多样性

4.1.2 双向互动性

4.1.3 长期性与渐进性

4.1.4 理论创新性

4.1.5 实践主体心理过程的复杂性

4.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的功能

4.2.1 模式维持功能

4.2.2 关系协调功能

4.2.3 行为导向功能

4.2.4 系统制约功能

第5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运行效果的评价尺度

5.1 经济评价尺度

5.1.1 经济评价尺度含义

5.1.2 生产力评判标准

5.2 制度评价尺度

5.2.1 制度评价尺度的含义

5.2.2 制度评价尺度的构成要素

5.3 文化评价尺度

5.3.1 文化评价尺度的重要性

5.3.2 文化评价尺度的广泛性

5.4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评价尺度

5.4.1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含义

5.4.2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最高评价尺度

第6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的保障措施

6.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组织保障

6.2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的规制

6.3 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

第7章 结论

7.1 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的理论阐述

7.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的保障措施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展开▼

摘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命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由抽象理性转变为生动具体、由深奥思辨转变为通俗易懂、由被少数人所理解和掌握转变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并使它转化为人民大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内化为人民大众自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本文首先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机制的相关理论出发,揭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的基本内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是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标、主体、措施和反馈等若干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其次,全面阐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的有机构成,具体包括导向机制、动力机制、灌输与接纳机制以及检验机制。再次,全面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的特征与功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的主要特征有:构成要素的多样性、双向互动性、长期性与渐进性、理论创新性、实践主体心理过程的复杂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的功能集中体现于模式维持、协调关系、行为导向和系统制约四个方面。然后,阐明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运行效果的评价尺度。由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从内容上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诸领域,因而相应的,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运行效果的评价,就有经济、制度、文化等多个维度评价尺度。其中,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则是评价的最高价值尺度。最后,本文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保障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