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Zn、Zn/Ce、Zn/Y及B掺杂TiO2纳米材料的抗菌性能及抗菌陶瓷的制备
【6h】

Zn、Zn/Ce、Zn/Y及B掺杂TiO2纳米材料的抗菌性能及抗菌陶瓷的制备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绪论

1.1引言

1.2抗菌材料的研究进展

1.2.1抗菌材料的概念及分类

1.2.2国内外抗菌材料研究进展

1.3 TiO2光催化抗菌材料

1.3.2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

1.3.3半导体光催化工作原理

1.3.4 TiO2光催化杀菌机理研究

1.4提高TiO2光催化剂活性的方法

1.4.1改进TiO2催化剂的制备技术

1.4.2复合半导体

1.4.3离子掺杂改性处理TiO2催化剂

1.4.4超强酸化

1.5本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本课题的提出与意义

1.5.2主要研究内容

1.5.3创新点

第2章TiO2纳米材料的制备

2.1引言

2.2实验设备及药品

2.3纳米材料表征方法

2.3.1 X射线衍射(XRD)

2.3.2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3.3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3.4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

2.3.5 BET比表面积测定

2.4抗菌性能评价方法

2.4.1菌悬液的制备

2.4.2抑菌环法

2.4.3烧瓶振荡法

2.5.1溶胶-凝胶法的发展史和基本原理

2.5.2纳米TiO2表征

2.5.3抗菌实验结果与讨论

2.6本章小结

第3章锌掺杂TiO2纳米抗菌材料的研究

3.1引言

3.2实验设备及药品

3.3纳米材料表征方法

3.5掺杂量对锌掺杂TiO2纳米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3.5.2材料表征

3.5.3抗菌实验结果与讨论

3.6表面活性剂对Zn-TiO2纳米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3.7焙烧温度对Zn-TiO2纳米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3.7.1材料表征

3.7.2抗菌实验结果与讨论

3.8暗光对Zn-TiO2纳米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3.9本章小结

第4章锌/铈共掺杂纳米TiO2抗菌材料研究

4.1引言

4.2实验设备及药品

4.3纳米材料表征方法

4.3.1悬浊液中掺杂离子的释放量

4.4抗菌性能评价方法

4.5.2材料表征

4.5.3抗菌实验结果与讨论

4.6焙烧温度对Zn/Ce-TiO2纳米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4.6.1材料表征

4.6.2抗菌实验结果与讨论

4.7焙烧时间对Zn/Ce-TiO2纳米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4.8光照时间对Zn/Ce-TiO2纳米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4.9暗光对Zn/Ce-TiO2纳米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4.10 SO42-掺杂对Zn/Ce-TiO2纳米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4.10.2焙烧温度对Zn/Ce/SO42--TiO2纳米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4.10.3暗光对Zn/Ce/SO42--TiO2纳米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4.11本章小结

第5章锌/钇共掺杂纳米TiO2抗菌材料研究

5.1引言

5.2实验设备及药品

5.3纳米材料表征方法

5.3.2悬浊液中掺杂离子的释放量

5.4抗菌性能评价方法

5.5.2材料表征

5.5.3抗菌实验结果与讨论

5.6焙烧温度对Zn/Y-TiO2纳米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5.6.1材料表征

5.6.2抗菌实验结果与讨论

5.7焙烧时间对Zn/Y-TiO2纳米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5.8光照时间对Zn/Y-TiO2纳米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5.9暗光对Zn/Y-TiO2纳米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5.10本章小结

第6章硼掺杂纳米TiO2抗菌材料的研究

6.1引言

6.2实验设备及药品

6.3纳米材料能表征方法

6.3.1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FESEM)

6.3.2悬浊液中掺杂离子的释放量

6.4抗菌性能评价方法

6.5.1溶胶-凝胶法制备硼掺杂TiO2纳米材料

6.5.2材料表征

6.5.3抗菌实验结果与讨论

6.6焙烧温度对B-TiO2纳米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6.6.1材料表征

6.6.2抗菌实验结果与讨论

6.7丙三醇掺杂对B-TiO2纳米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6.7.1溶胶-凝胶法制备丙三醇掺杂B-TiO2纳米材料

6.7.2样品表征

6.7.3抗菌实验结果与讨论

6.8本章小结

第7章多种纳米材料抗菌性能对比与讨论

7.1引言

7.2实验设备及药品

7.3纳米材料表征方法

7.4抗菌性能评价方法

7.5 Ce或Y掺杂TiO2纳米材料抗菌性能的研究

7.5.2焙烧温度对Ce-TiO2和Y-TiO2纳米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7.5.3 Zn/Ce-TiO2、Zn/Y-TiO2纳米材料中Zn/Ce和Zn/Y的协同抗菌作用

7.6抗菌材料的对比与讨论

7.6.1抗菌实验结果

7.6.2样品表征及讨论

7.7本章小结

第8章离子掺杂TiO2纳米材料制备抗菌陶瓷

8.1引言

8.2实验设备及药品

8.3抗菌陶瓷的制备及抗菌性能评价方法

8.3.1陶瓷砖的预处理

8.3.2抗菌陶瓷的制备方法

8.3.3抗菌性能评价方法

8.4抗菌陶瓷抗菌性能评价

8.4.1镀膜厚度对抗菌陶瓷的抗菌性能影响

8.4.2焙烧温度对抗菌陶瓷的抗菌性能影响

8.5本章小结

第9章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因在空气净化、抗菌、自清洁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而备受关注。在众多光催化材料中,TiO2因化学性质稳定、对生物体无毒及光催化活性高而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光催化剂。然而,在实际应用中,TiO2存在量子效率低和可见光利用率低等问题,极大的限制了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 针对TiO2存在的可见光利用率低等问题,本论文采用离子掺杂的方法,在可见光的激发下,提高TiO2光催化抗菌性能。以钛酸四丁酯(TBOT)和无水乙醇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Zn/Ce、Zn/Y共掺杂TiO2及B掺杂TiO2纳米材料。利用XRD、TEM、XPS、UV-Vis-DRS、PL及FT-IR等分析方法对TiO2进行物相组成、化学成分及光吸收性能等分析。在可见光激发下,采用抑菌环法和烧瓶振荡法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抗菌性能的研究。采用Zn/Ce-TiO2和Zn/Y-TiO2最佳工艺参数制备抗菌陶瓷。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有: TiO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材料,其颗粒尺寸为纳米级;经过500~800℃焙烧,TiO2从锐钛型向金红石型转变,晶型转变温度为600℃;材料在紫外光区有较强的光吸收能力,而在可见光区,几乎无吸收。在可见光照射下,用该方法制备的TiO2纳米材料对白色念珠菌(ATCC10231)、大肠杆菌(ATCC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均无抗菌作用。 不同锌源掺杂TiO2纳米材料(Zn-TiO2)抗菌性能的研究。合成了Zn(NO3)2-TiO2、Zn(Ac)2-TiO2、ZnCl2-TiO2和ZnSO4-TiO2纳米材料,并考察掺杂量和焙烧温度对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锌离子掺杂量对Zn-TiO2的物相组成无显著影响。对于材料Zn(NO3)2-TiO2和Zn(Ac)2-TiO2,TiO2晶型转变温度为700℃;材料ZnCl2-TiO2则在500℃有少量金红石型TiO2生成。ZnSO4-TiO2由锐钛矿型TiO2和ZnSO4组成;当焙烧温度升至800℃,ZnSO4-TiO2转变为金红石型TiO2、Zn2Ti3O8、Zn2TiO4及ZnO;S可能以SO3形式挥发。Zn-TiO2的吸收边与TiO2相比,向可见光区移动。在相同的Zn2+掺杂量和焙烧温度下,Zn-TiO2纳米材料的抗菌性能由强到弱依次为:ZnSO4-TiO2>Zn(NO3)2-TiO2>Zn(Ac)2-TiO2>ZnCl2-TiO2;焙烧温度从500℃到800℃,材料的抗菌性能依次减弱;暗光条件下的抗菌性能弱于材料在可见光下的抗菌性能。 锌/铈共掺杂TiO2纳米材料(Zn/Ce-TiO2)抗菌性能的研究。系统研究了锌/铈掺杂量、焙烧温度、光照时间、暗光条件及SO42-对Zn/Ce-TiO2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700℃时,锌/铈离子的掺杂量对Zn/Ce-TiO2的物相组成影响不明显,主要以锐钛型TiO2、 ZnTiO3、CeO2及少量金红石型TiO2组成;光吸收边随着锌/铈掺杂量的增加逐渐向可见光区移动;TiO2晶型转变温度为700℃。SO42-的引入改变了Zn/Ce-TiO2物相组成:焙烧温度为500~600℃时,Zn/Ce/SO42--TiO2材料的物相为锐钛型TiO2、Ce(SO4)2、ZnSO4及少量Zn(OH)2;焙烧温度为700~800℃时,材料的物相变为锐钛型TiO2、ZnS、ZnTiO3、CeO2及少量金红石型TiO2。500℃时,Zn/Ce/SO42--TiO2光吸收强度显著提高。抗菌结果表明,Zn/Ce-TiO2的抗菌性能随Zn、Ce离子掺杂量的增加和焙烧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佳工艺参数为:在10 mL TBOT制备TiO2材料中,Zn、Ce离子掺杂量分别为0.002 mol和0.003 mol,焙烧温度为600℃,保温时间2h。暗光条件下的抗菌性能弱于材料在可见光下的抗菌性能;SO42-的引入提高了Zn/Ce-TiO2在暗光条件下的抗菌性能。 锌/钇共掺杂TiO2纳米材料(Zn/Y-TiO2)抗菌性能的研究。系统地研究锌/钇掺杂量、焙烧温度、光照时间及暗光条件对Zn/Y-TiO2纳米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700℃时,锌钇离子的掺杂量对Zn/Y-TiO2的物相组成影响不明显,主要以锐钛型TiO2、Zn2Ti3O8及Y2Ti2O7组成;TiO2的晶型转变温度为800℃;光吸收边移至可见光区。随着锌/钇离子掺杂量的增加,Zn/Y-TiO2的抗菌性能增强,但存在最佳值。在不同的焙烧温度下,Zn/Y-TiO2的抗菌能性由强到弱依次为:700℃>600℃>800℃≈500℃。暗光条件下的抗菌性能弱于材料在可见光下的抗菌性能。 硼掺杂TiO2纳米材料(B-TiO2)抗菌性能的研究。系统地研究硼掺杂量、焙烧温度及丙三醇的加入对B-TiO2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500℃和600℃时,B-TiO2材料主要物相为锐钛型TiO2;700℃时,有少量金红石型TiO2生成;未发现B元素相关相。XPS分析指出,Ti以+4价态存在,但随着B掺杂量的增加,有少量的Ti3+生成;B元素主要以B取代部分的O发生取代掺杂、B原子掺杂TiO2晶格间隙及B2O3形式存在。丙三醇的加入有利于B-TiO2材料晶粒尺寸减小、比表面积增加和光吸收强度提高。在可见光的照射下,B-TiO2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但杀菌性能较弱;丙三醇的加入提高了B-TiO2材料的杀菌性能。 Zn/Ce-TiO2和Zn/Y-TiO2抗菌陶瓷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采用薄膜密着法,研究涂布器厚度、涂覆层数及焙烧温度对陶瓷抗菌性能的影响。镀膜后,陶瓷表面与对照陶瓷的表面无视觉上的差别;随着涂覆层数的增加,陶瓷表面Ti、Zn、Ce(或Y)的含量增加。抗菌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当涂布器厚度为20μm,涂覆层数为2层,焙烧温度600℃时,所制得陶瓷的抗菌性能最佳。 Ce-TiO2、Y-TiO2、Zn/Ce-TiO2、Zn/Y-TiO2和B-TiO2多种纳米材料抗菌性能对比。抗菌结果得出,所制备的Ce-TiO2和Y-TiO2纳米材料几乎无抗菌性能。Zn/Ce-TiO2、Zn/Y-TiO2和B-TiO2纳米材料的抗菌性能由强到弱依次为:Zn/Y-TiO2≈Zn/Ce-TiO2>B-TiO2。

著录项

  • 作者

    王昱征;

  •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北大学;
  • 学科 冶金资源与生态环境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薛向欣;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掺杂; TiO2; 纳米材料; 抗菌性能; 抗菌陶瓷;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