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直肠癌结肠肛管吻合术对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的研究
【6h】

直肠癌结肠肛管吻合术对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直肠癌结肠肛管吻合术对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的研究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低位直肠癌行结肠肛管吻合术对术后肛门功能有无影响及影响程度。 方法:对2004-2005年在我院行保肛术的5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其中行结肠肛管吻合术23例,行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术8例即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利用肛肠测压仪测肛管静息压RP,肛管缩榨压MSP,直肠初始容量FP,直肠最大耐受容量MTV,直肠顺应性RC等客观指标。同时记录其排便感觉,排便次数,便意感,排便时间,肛门控制力等五项排便功能指标。将所得数据综合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该术式对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情况。 结果:1)A组术后不同时期(3,6,12个月)RP,RC,MTV值明显变化,呈逐渐提高趋势(P<0.05)。二组比较:RC及MTV术后3个月A组明显低于B组(P<0.05),6-12个月后二组间差别不大(p>0.05);RP,MSP,FP二组间差异不大(p>0.05)。 2)A组术后6-12个月肛门排便感觉,便意感,排便次数,排便时间均明显改善。二组比较:A组术后近期排便感觉,便意感及排便次数明显差于B组,6-12个月接近于B组水平;肛门控制力及排便时间方面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A组术后3个月徐氏评分差于B组,6-12个月接近于B组水平。 结论:1)结肠肛管吻合术由于切除直肠壶腹部,齿状线及肛垫区粘膜上皮,术后直肠储存功能及精确分辨能力受损。2)结肠肛管吻合术对术后近期的肛门功能影响大,但6-12个月后肛门功能恢复接近于超低位吻合组水平。远期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著录项

  • 作者

    侯晶;

  • 作者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
  • 学科 普通外科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立明;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预后 ;
  • 关键词

    直肠癌; 结肠肛管吻合术; 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