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维甲酸诱导腭裂形成时空变化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研究
【6h】

维甲酸诱导腭裂形成时空变化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细胞凋亡及相关因子在腭裂畸形发生中的作用

致谢

附图

展开▼

摘要

背景: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因其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发生机制目前仍未明确。胚胎时期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的原基,在其过程中也存在细胞凋亡现象,是组织进行自我更新、决定新生细胞数量及速度的重要因素。腭的发育中常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腭突的正常发育过程,导致腭发育畸形。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腭中嵴上皮(MEE)细胞和腭胚间充质(EPM)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对腭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与腭裂的形成密切相关。在已知能诱发腭裂的致畸物质中,维甲酸(retinoic acid,RA)是致畸作用比较显著的一种,有文献表明在胚胎畸形发生中,RA可能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腭突生长的不同时期摄入RA所诱导的腭裂形式不同,但其机制尚不明确。BrdU能特异标识S期细胞,是反映细胞增殖及跟踪监测增殖细胞的理想指标。TUNEL是分子生物学与形态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完整的单个凋亡细胞核或凋亡小体进行原位染色,能准确地反应细胞凋亡典型的生物化学和形态特征。 本实验应用稳定的腭裂畸形的动物模型体系,分别在腭突发生的不同时期给与小鼠RA,用BrdU标识腭突增殖细胞,TUNEL标识凋亡细胞,通过研究MEE细胞和EPM细胞在腭突融合期的增殖和凋亡的改变,来探索RA作用于腭突发生的不同时期所诱导的腭裂的发生机制。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MEE细胞和EPM细胞在腭突融合期增殖和凋亡的改变,来探索RA作用于腭突发生的不同时期所诱导的腭裂的发生机制。 方法:选取10周龄左右SPF级C57BL/6J.近交系小鼠,于第一天晚8时按雌雄比2:1合笼交配。第二天上午8时检测阴栓,将阴栓阳性的雌鼠记为妊娠0天(gestation day 0,GDO),共得到孕鼠32只,将这些孕鼠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对照组,共8只;第二组为10天给药组,共16只;第三组为12天给药组共8只。10天给药组和12天给药组的孕鼠分别在GD10上午10时、GD12上午10时按100mg/kg体重灌胃RA;对照组灌胃植物油0.2m1。全部孕鼠于GD15上午10时处死,处死前20分钟均按100mg/kg体重腹腔注射BrdU。BrdU和TUNEL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标识腭突融合期即小鼠胚胎15天(Embryonic day 15,E15)实验组和对照组腭突中增殖和凋亡细胞的表达和分布变化,然后用标识指数(BI和TI)分析。 结果:1、在腭突融合期即E15,10天给药组小鼠EPM细胞中BrdU阳性细胞率在冠状面和水平面切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2天给药组和对照组小鼠EPM细胞中BrdU阳性细胞率在冠状面和水平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2、10天给药组小鼠MEE细胞中BrdU阳性细胞率在水平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2天给药组与对照组小鼠MEE细胞中BrdU阳性细胞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12天给药组与对照组小鼠EPM细胞中未见TUNEL阳性细胞,10天给药组小鼠EPM细胞中TUNEL阳性细胞呈散在分布(P<0.01);对照组与12天给药组小鼠EPM细胞中TUNEL阳性细胞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4、10天给药组小鼠MEE细胞中TUNEL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2天给药组与对照组小鼠MEE细胞中TUNEL阳性细胞率无显著性差异(P>0.0 5)。 结论:1、RA作用于腭突发生不同时期诱导的腭裂形式不同:作用于腭突发生前期,双侧腭突形态发育障碍、接触失败导致腭裂;作用于腭突垂直生长期,双侧腭突形态发育正常,发生接触但融合失败。2、RA作用于腭突发生前期,诱导EPM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过度,最终导致双侧腭突形态发育障碍、接触失败,是腭裂产生的原因之一。3、腭突融合期,凋亡不是MEE细胞唯一的转归形式,RA作用于腭突垂直生长期可能影响了MEE细胞除凋亡以外的其它转归形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