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胃肠间质瘤c-kit基因表达和外显子11突变与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
【6h】

胃肠间质瘤c-kit基因表达和外显子11突变与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近十年来逐渐被认识的独立的临床病理实体,它包括了以往大部分的胃肠道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等,是发生于胃肠道的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1%-4%,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目前,多数病理学家和临床肿瘤学家都认为,所有GIST都有转移的风险,只有低危恶性的GIST,没有绝对良性的GIST。GIST对常规化疗和放疗极不敏感,治疗主要依赖于手术,但术后复发与转移率较高,可以产生众多的带瘤生存患者,常常需要对肿瘤实施多次手术。因此,积极研究影响GIST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主要因素,给予针对性干预有可能改善其预后。目前一致认为,GIST的主要发病机制是c-kit原癌基因突变,导致酪氨酸激酶持续活化,细胞增殖、分化失控所致。研究表明c-kit基因突变位点主要在外显子9、11、13、17,其中以外显子11最为常见。外显子11突变与GIST的生物学行为、预后以及药物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有关c-kit基因表达和基因突变与GIST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多,但结果差异较大,尤其外显子11突变与c-kit基因表达量以及它们与GIST临床病理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
   本研究的目的是从蛋白水平和mRNA转录水平研究胃肠间质瘤c-kit基因表达和外显子11突变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尤其外显子11突变和c-kit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从基因表达(蛋白和mRNA)水平预测c-kit基因突变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性,为GIST的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2005-2009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病理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的GIST标本50例(其中5例标本同时收集新鲜标本组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及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c-kit基因的表达;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方法筛选c-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病例,分析c-kit基因表达和外显子11突变与GIST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探讨c-kit外显子11突变与c-kit基因表达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数据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结果:1、免疫组化检测KIT蛋白在低分化GIST中表达强度较高(p<0.05);
   2、Western blot结果发现KIT成熟蛋白在中高侵袭危险程度GIST中表达量较高(p<0.05);
   3、c-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率为52%(26/50),发生在女性、肿瘤最大径>5cm、核分裂数>5及中高度侵袭危险性的GIST外显子11突变率较高(p<0.05);
   4、在外显子11突变的GIST中成熟型KIT蛋白表达量较高(p<0.05)。
   结论:1、KIT蛋白翻译后的修饰形式-KIT成熟蛋白可能在GIST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与GIST高度侵袭危险性的生物学行为相关。
   2、KIT蛋白总体表达量及c-kit基因mRNA表达量与GIST临床病理特点无显著关系。
   3、c-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可能是GIST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4、c-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与KIT成熟蛋白表达量增加有一定关系。
   5、免疫组化检测KIT蛋白表达强度对GIST的诊断价值大于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