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乳腺癌组织中P53蛋白及树突状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6h】

乳腺癌组织中P53蛋白及树突状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及周围组织中树突细胞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探讨它们在乳腺癌癌周浸润转移过程中的分布特点和量变规律,及其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阐明树突细胞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癌周浸润深度的关系,了解乳腺癌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预测及评估乳腺癌预后。
   方法:病例取材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原发性乳腺癌病例,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组织离体30分钟内进行,每例患者均取肿瘤及癌旁腺体组织,标本迅速置于-80℃冰箱中冻存,后经石蜡包埋,切片厚度3微米,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封片。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周围组织中树突状细胞及P53蛋白的表达,分析树突状细胞及P53蛋白在乳腺癌及周围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树突状细胞及P53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癌周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
   1.乳腺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其中P53蛋白在癌组织的表达百分率为18%±14%,在癌旁组织的表达百分率为2%±6%;乳腺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数量明显少于癌旁组织;S100+DC癌组织中的表达为2.71±4.26个/HP,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为7.44±7.21个/HP,CD1a+DC癌组织中的表达为2.08±3.93个/HP,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为7.44±5.79个/HP,HLA-DR+DC癌组织中的表达为9.66±5.26个/HP,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为17.94±9.83个/HP,以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
   2.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百分率在肿块≤2.5cm乳腺癌组织中为22%±13%,肿块>2.5cm,但<5.0cm的乳腺癌组织中为14%±14%,两者之间比较分析,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00);同时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百分率在ER(+)乳腺癌组织中为17%±14%,ER(-)的乳腺癌组织中为19.7%±15.2%,两者之间比较分析,也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2)。P5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绝经与否、淋巴结转移与否、病理学分级、PR、Cerb2阳性与否无统计学差异(P>0.05)。
   3.S100+DC在肿块≤2.5cm乳腺癌组织中为5.0±5.3个/HP,肿块>2.5cm,但<5.0cm的乳腺癌组织中为1.3±2.8个/HP,两者之间比较分析,具有差异性(P=0.004);S100+DC表达与患者绝经与否、淋巴结转移与否、病理学分级、PR、Cerb2阳性与否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a+DC的表达与患者绝经与否、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否、病理学分级、ER、PR、Cerb2阳性与否无统计学差异(P>0.05);HLA-DR+DC的表达在绝经后为19.0±10.5个/HP,高于绝经前的11.3±7.5个/HP(P=0.009),但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否、病理学分级、ER、PR、Cerb2阳性与否无统计学差异(P>0.05)。
   4.S100+DC、CD1a+DC、HLA-DR+DC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与P53蛋白阳性与否无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P53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S100+DC,CD1a+DC,HLA-DR+DC的表达在癌旁组织中比癌组织中高。说明肿瘤组织中存在P53蛋白突变,并且树突状细胞数量减少,不能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原作用,可能使肿瘤细胞逃逸免疫功能。
   2.P53蛋白与肿瘤的大小及ER表达阳性与否有关;与年龄、肿瘤PR、CerBb-2、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无关联性,因此推测p53基因突变可能是乳腺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3.乳腺癌树突细胞浸润数量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提示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内分泌激素受体表达与树突状细胞在肿瘤中的表达的机理可能是不相关的。
   4.树突细胞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与否无关,提示乳腺癌组织中P53蛋白突变导致的免疫缺陷可能与树突状细胞浸润减少引起的免疫逃逸无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