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缺血性卒中TIA患者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影响
【6h】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缺血性卒中TIA患者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本研究一方面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影响和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抑制或逆转作用;另一方面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安全性及对脑血管不良事件复发率的影响,进而评估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伴有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二级预防作用。
   方法:2008年9月~2010年4月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缺血性卒中/TIA且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15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50例。A组为强化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B组为标准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C组为对照组(未口服阿托伐他汀)。三组患者均规范应用降血压、降血糖及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且未应用其他类型降血脂药物。治疗随访9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LDL-C)、踝臂指数(AB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颅内动脉狭窄度的变化,并统计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及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复发率。
   结果:
   1.A组、B组患者治疗1、3、6、9个月后复诊时LDL-C水平较初诊时均有所下降(P<0.05)。A组患者分别治疗1、3、6、9个月后复诊时各时间点的LDL-C水平比较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B组患者分别治疗1、3、6、9个月后复诊时各时间点的LDL-C水平比较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C组患者9个月后复诊时LDL-C水平与初诊时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1、3、6、9个月后复诊时A组和B组患者较C组患者的LDL-C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且A组较B组患者下降更明显(P<0.05)。
   2.A组患者治疗9个月后复诊与初诊时ABI比较有所提高(P<0.05)。B组、C组患者治疗9个月后复诊与初诊时ABI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9个月后复诊时,A组患者较B组及C组患者的ABI有所提高(P<0.05),B组和C组患者的AB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A组患者治疗9个月后复诊与初诊时CIMT比较有所降低(P<0.05)。B组、C组患者治疗9个月后复诊与初诊时CIMT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9个月后复诊时,A组患者较B组及C组患者的CIMT有所降低(P<0.05),B组和C组患者的CIM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4.A组、B组、C组患者治疗9个月后复诊与初诊时颅内动脉狭窄度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9个月后复诊时,将A、B、C三组患者的颅内动脉狭窄度进行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5.A组患者9个月内的脑血管不良事件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及C组(P<0.05),B组与C组患者9个月内的脑血管不良事件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B、C三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1.阿托伐他汀10mg/d及20mg/d连续应用1个月即可以降低LDL-C水平,且20mg/d作用优于10mg/d;阿托伐他汀连续应用1、3、6、9个月后LDL-C维持于相对稳定的水平。
   2.阿托伐他汀20mg/d连续应用9个月可以提高踝臂指数。
   3.阿托伐他汀20mg/d连续应用9个月可以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4.阿托伐他汀20mg/d及10mg/d连续应用9个月未明显改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5.阿托伐他汀20mg/d可以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复发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