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清胆碱酯酶、血小板、肝纤维化指标在HBV感染各阶段的临床意义
【6h】

血清胆碱酯酶、血小板、肝纤维化指标在HBV感染各阶段的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急性乙型肝炎与肝纤维化指标、血清胆碱酯酶及血小板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调查262例(包括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及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资料。分析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前胶原(ⅣC);肝功能指标:胆碱酯酶(CHE);血常规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并将结果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急性乙型肝炎不同组织之间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1、HA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逐渐升高,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与慢性乙型肝炎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急性乙型肝炎组HA水平升高与其它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PCⅢ在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最高,其次为慢性乙型肝炎和急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为最低。在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和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Ⅳ型胶原在各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LN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组高于其它三个组,但与其它三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CHE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组明显下降,且与其它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6、PLT在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接近于正常检测值下线,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急性乙型肝炎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5);PLT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组明显低于正常检测值,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5),与急性乙型肝炎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5);PLT在急性乙型肝炎组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1、随HA水平升高,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2、PCⅢ提示活动性肝纤维化,不能反映肝组织已有纤维化程度。3、Ⅳ型胶原提示肝纤维化进展,但不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4、LN对判定肝纤维化程度不如HA、PCⅢ、Ⅳ型胶原敏感。5、CHE长期明显下降时可能有肝硬化失代偿的发生。6、血小板可能作为判断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一种简单、较为准确的辅助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