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分析
【6h】

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价方法

1.4 随访

1.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术前新辅助化疗疗效

2.2 化疗毒副反应

2.3 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病理比较

2.4 生存的比较

2.5 复发的比较

讨论

3.1 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

3.2 化疗毒副反应

3.3 新辅助化疗对手术情况及术后病理的影响

3.4 新辅助化疗对OS和PFS的影响

3.5 新辅助化疗对复发和转移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二大恶性肿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500,000的宫颈癌新增病例,其中80%以上的患者发生于发展中国家;在中国,每年约有135,000宫颈癌新增病例,其中70%的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属于晚期。近年来,其发病率日趋上升,宫颈癌根治术对于Ⅰa2-Ⅱ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而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争议较大,此种肿瘤不易控制,手术难度大,术后易复发和转移,单纯的手术或放疗后5年存活率低,死亡率高。为改善上述情况国内外学者将新辅助化疗(NACT)应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故本文对NACT在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作以探讨。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Ⅰ b2-Ⅱ a2期宫颈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以评价新辅助化疗对Ⅰ b2-Ⅱ a2期宫颈癌治疗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妇产医院2005年1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治疗的106名Ⅰ b2-Ⅱ a2期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术前是否行NACT分为两组:NACT组和直接手术组即对照组。NACT组患者51例,其中Ⅰb2期18例,Ⅱa2期33例;对照组患者55例,其中Ⅰb2期17例,Ⅱa2期38例,所有患者均行腹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如淋巴结转移率、淋巴脉管受累等以及患者生存率等进行比较,以评价新辅助化疗在Ⅰb2-Ⅱa2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术前化疗组病例新辅助化疗后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临床总体有效率为66.7%,降低了临床分期,获得了手术机会;所有新辅助化疗患者中,有7例CR(13.7%),27例PR(53%),17例SD(33.3%),没有患者PD。NACT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176.73±5.197min:167.76±5.338min)、术中出血(759.80±50.643ml:765.45±34.861ml)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3%(18/51)和60%(33/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0.05);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淋巴脉管受累率分别为25.5%(13/51)和45.5%(25/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3,P<0.05);新辅助化疗组的切缘阳性与宫旁受累的发生率分别为9.8%(5/51)和5.9%(3/51),对应的对照组的分别为9.1%(5/55)和5.5%(3/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T组的3年生存率是89.7%,对照组的3年生存率是70.5%。生存曲线显示两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5),两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5)。而在多因素分析中,仅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单纯手术是影响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892;95%CI,3.069-185.98; P=0.002和HR,5.505;95%CI,1.414-21.434; P=0.014)。
   结论:早期巨块型宫颈癌(肿瘤直径>4cm)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缩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为不能手术的患者赢得了手术机会,同时降低了淋巴脉管受累及盆腔淋巴结转移,但并不影响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提高了3年生存率,改善了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减少了术后复发和转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