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肺功能与一氧化氮评估哮喘缓解期患儿控制状况比较及相关性研究
【6h】

肺功能与一氧化氮评估哮喘缓解期患儿控制状况比较及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纳入标准

2.排除标准

3.诊断标准

3.1 儿童哮喘诊断标准

3.2 哮喘临床缓解期诊断标准

3.3 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标准

4.研究方法

4.1 病例收集方法

4.2 肺功能测定方法

4.3 呼气一氧化氮测定方法

4.4 注意事项

5.结果判定

5.1 肺功能结果判定标准

5.2 呼气一氧化氮水平判定标准

6.仪器

7.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一般情况

2.哮喘缓解期患儿肺功能状况

3.哮喘缓解期患儿不同控制状况

4.哮喘缓解期患儿呼气一氧化氮状况

5.哮喘缓解期不同控制水平的呼气一氧化氮状况

6.哮喘缓解期呼气一氧化氮与健康儿童的差异性比较

7.肺功能与呼气一氧化氮两种检测方法监测儿童哮喘控制状况的比较

8.肺功能与呼气一氧化氦两种检测方法相关性的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了解儿童哮喘缓解期肺功能及气道炎症状况,评价肺功能和呼气一氧化氮(FeNO)两种方法监测哮喘缓解期患儿的控制状况,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
   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月于大连市儿童医院哮喘专病门诊就诊的哮喘患儿,经吸入糖皮质激素规范化、系统化治疗后达到哮喘缓解期者50例,年龄4-15岁,进行肺功能测试及呼气一氧化氮测试,记录肺功能及呼气一氧化氮指标。对儿童哮喘缓解期肺功能和呼气一氧化氮状况进行统计学描述,对肺功能和呼气一氧化氮两种检测方法在监测哮喘控制状况方面进行差异性比较,对肺功能各项指标与呼气一氧化氮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5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中,肺功能轻度异常者17例、占34%。其中,肺通气功能大致正常但小气道功能减退者13例、占26%,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者3例、占6%,轻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者1例、占2%。
   2.5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中,达到哮喘控制者46例、占92%,达到哮喘部分控制者4例、占8%。
   3.5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中,呼气一氧化氮异常者33例、占66%;其中偏高者21例、占42%,较高者12例、占24%。与健康儿童呼气一氧化氮12(5~24) ppb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T=45,P<0.01)。
   4.5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中,4例为哮喘部分控制,呼气一氧化氮100%增高;46例达到哮喘控制的患儿中呼气一氧化氮增高者29例、占63%。其中46例达到哮喘控制的患儿根据小气道功能分组,在33例肺功能完全正常的患儿中,呼气一氧化氮异常者19例、占58%;在13例肺通气功能大致正常但小气道功能减退的患儿中,呼气一氧化氮异常者10例、占77%。
   5.肺功能与呼气一氧化氮两种检测方法在监测哮喘控制状况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x2=27.03,P<0.01)。
   6.哮喘缓解期肺功能各指标(FVC、FEV1、FEV1/FVC、FEF50%、 FEF75%、MMEF)与呼气一氧化氮无相关性(P>0.05)。
   结论:
   1.儿童哮喘缓解期有1/3的患儿肺功能异常,以小气道功能减退为主。经吸入糖皮质激素规范化、系统化治疗后达到哮喘缓解期者,仍有2/3的患儿存在气道炎症。
   2.哮喘缓解期患儿达到哮喘控制后,气道炎症并未完全控制,其中小气道功能减退者的气道炎症比例高达4/5。
   3.肺功能与呼气一氧化氮两种检测方法在监测哮喘缓解期控制状况评价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但作用不尽相同,肺功能反映的是气道通气功能状况,一氧化氮反映的是气道炎症水平。
   4.肺功能与呼气一氧化氮两种检测方法不具有相关性,二者在评价哮喘缓解期控制状况中的作用不能相互替代。在哮喘的临床诊治中纳入呼气一氧化氮作为评价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