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声波、超短波对大鼠急性期脑出血灶周围脑水肿消散的影响
【6h】

超声波、超短波对大鼠急性期脑出血灶周围脑水肿消散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试验药物及试剂

1.3 实验仪器及设备

1.4 主要配制溶液

2.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造模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及方法

2.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大鼠行为学观察

2.大鼠脑水含量的测定

3.各组大鼠MMP-9细胞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4.各组大鼠TLR-4细胞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图片说明

5.1 MMP-9蛋白图片说明

5.2 TLR-4图片说明

讨论

1.脑出血模型的建立及定位方法

2.脑出血后脑水肿与基质金属蛋白9(MMP-9)

3.脑出血后脑水肿与Toll样受体4(TLR-4)

4.超短波疗法与超声波疗法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脑出血后产生的脑水肿是脑出血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都有其局限性。超声波、超短波等众多物理因子疗法广泛而有效的治疗与康复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有前辈曾进行过多方面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但有关物理因子用于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消散方面的报道还较少。本实验研究依据超声波、超短波的作用机制,拟制作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模型,然后给予超声波、超短波治疗,通过观察金属蛋白(MMP)、Toll样受体蛋白(TLR)的表达,配合大鼠行为学观察、脑含水量测量等指标,探讨超声波、超短波是否有促进脑出血后脑水肿消散的作用,为进一步在临床开展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符合实验室标准健康SD大鼠120只,均为成年雌性,体重220~250g,鼠龄2个月。应用随机数字表将大鼠分为四个组:假手术组12只、脑出血组36只、脑出血+超声波组(简称超声波组)36只、脑出血+超短波组(简称超短波组)36只。后三组各组再分成24小时、48小时、72小时三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为12只。应用立体定位仪定位后在大鼠脑内注入自体血制作脑出血模型,参照Longa等的5分制方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分为成功模型。术后1小时开始进行治疗,超短波治疗仪波长7.37m、频率40.68MHz、功率50W,治疗电极为圆形、直径约5cm,用无热量、单极法,治疗时超短波治疗电极与大鼠头部留有0.5cm的间隙,治疗持续时间为7分钟,每12小时治疗一次;超声波治疗仪频率为1MHz,治疗声头直径约4cm,治疗声头涂抹耦合剂后直接与大鼠头部接触,采用0.75W/cm2的强度、脉冲模式(脉冲持续时间为3ms)、移动接触法进行治疗,每次5分钟,每12小时治疗一次。于治疗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进行行为学观察、测量脑水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生物医学图像分析软件,观察MMP-9及TLR-4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1.行为学观察:实验大鼠术后1小时左右清醒,清醒后大鼠精神状态可,饮食良好,各模型组大鼠出现不同的行为学变化如上肢蜷缩、转圈运动、行走困难等。在治疗期间,脑出血组、超声波组、超短波组大鼠的神经系统症状随着实验的进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加重,甚至出现偏瘫。但超声波组、超短波组在24h、48h、72h相同时间点上分别与脑出血组相比较,神经系统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假手术组无神经系统症状的病理表现。2.脑水含量测定:24h脑水含量增加,48h脑水含量增加更加明显,到72h时脑水含量达最高值。在24h、48h、72h相同时间点上,超声波组、超短波组分别与脑出血组相比较,脑水含量均较脑出血组明显减轻,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波组与超短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化蛋白表达:治疗后24h、48h、72h脑出血组、超声波组、超短波组均有MMP-9及TLR-4表达,而相同时间点上超声波组、超短波组蛋白表达均较脑出血组轻,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波组与超短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波、超短波治疗用于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消散是安全的;超声波、超短波均能够促进大鼠急性脑出血灶周围脑水肿的消散,为超声波、超短波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