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脏瓣膜替换手术同期行心房颤动消融术的临床应用
【6h】

心脏瓣膜替换手术同期行心房颤动消融术的临床应用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替换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探讨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自2006年7月至2010年5月对257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在心脏瓣膜替换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房颤为A组。选取同时期实行的103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单纯接受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为B组,对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3天引流量、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死亡例数、住院期间死亡例数等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组中随访达1年的患者在出院时、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年4个时间点进行房颤消除率效果比较。并对两组患者术后1年时左心房直径、左心室横径、左室射血分数、心胸比指标进行比较。同时分别与各自术前指标比较。
  结果:
  1.早期结果: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均无术中死亡病例,A组体外循环(CPB)时间为104.2±14.7分,主动脉阻断时间为71.3±11.9分。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为13.2±8.8小时。ICU停留时间4.91±2.04天。术后3天胸腔和心包引流液为552.9±181.4ml。术后住院天数17.62±10.04天。手术结束时窦性心律或结性心律为241例。B组体外循环时间为76.3±19.3分,主动脉阻断时间53.6±14.2分;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12.7±9.1小时。ICU停留时间4.64±2.26天。术后3天胸腔和心包引流液为426.3±178.7ml。术后住院天数18.18±9.87天。手术结束时窦性心律或结性心律为17例。住院期间死亡情况:A组死亡4人,3例因心力衰竭死亡,另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B组死亡2人,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1例因突发心律失常死亡。两组对比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期间死亡无统计学差异。但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3天胸腔引流量有统计学差异。
  2.房颤消除率效果的术后不同时间随访结果: A组中的186例(随访率72.4%)出院时、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四个时间点的房颤清除率统计结果:出院时窦性心律为164例(88.1%),3个月随访时窦性心律为161例(86.6%),6个月随访时窦性心律为159例(85.5%),一年随访时窦性心律为171例(91.9%)。B组中73例(随访率70.9%)统计结果:出院时窦性心律为12例(16.4%),3个月随访时窦性心律为11例(15.1%),6个月随访时窦性心律为10例(13.7%),一年随访时窦性心律为13例(17.8%)。A组四个时间点房颤消除率均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术后1年时的随访结果:A组中的186例(随访率72.4%):心胸比值(%)52.6±8.5,左心房内径43.2±6.7mm,左心室横径44.6±7.1mm,左室射血分数(%)60.3±8.7。B组中73例(随访率70.9%):心胸比值(%)58.4±9.7,左心房内径48.9±5.4mm,左心室横径49.2±4.6mm,左室射血分数(%)60.0±9.1。分别将两组术后1年指标与术前指标相比较,心胸比值、左心房内径、左心室横径3个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之间术后1年指标相比较,心胸比值、左心房内径、左心室横径3个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射血分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在进行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房颤治疗方法,可消除房颤对人体的危害,可有效降低因房颤而行药物、介入手术治疗的经济负担,术后心脏功能的恢复满意,临床疗效较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