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及PTMC复发因素分析
【6h】

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及PTMC复发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但对于PTMC的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尚未达成共识。本文通过研究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和复发的因素,探讨PTMC的适宜术式及术后应密切随访的患者类别。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140例PTMC患者,统计年龄、性别、病理学特征、术前超声诊断结果、手术方式、复发情况,探讨患者临床特点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患者术后均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行内分泌抑制治疗,定期复查彩超。
  结果:140例PTMC患者中,53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37.9%(53/140),其中19例中央区和侧颈区淋巴结均发生转移,转移率为13.6%(19/140),28例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0.0%(28/140),6例仅发生侧颈区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4.3%(6/140)。
  仅考虑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为47例,转移率为33.6%(47/140)。以下临床特点有统计学意义:1.年龄<45岁者转移率为41.8%(28/67),年龄≥45岁者转移率为26.0%(19/73)。2.病理学特征中:癌灶多发者转移率为44.9%(22/49),癌灶单发者转移率为27.5%(25/91);癌灶侵及甲状腺被膜者转移率为77.8%(7/9),癌灶未侵及甲状腺被膜者转移率为30.5%(40/131);癌灶有包膜结构者转移率为0(0/8),癌灶无包膜结构者转移率为35.6%(47/132);癌灶浸润生长于腺内组织者转移率为43.9%(36/82),癌灶与腺内组织界清者转移率为19.0%(11/58)。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年龄<45岁、癌灶多发、癌灶侵及甲状腺被膜、癌灶无包膜结构、癌灶边界不清相关(p<0.05),与性别、肿瘤大小、是否伴桥本氏病等无关(p>0.05)。
  当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中央区淋巴结有转移或侧颈区可触及明显肿大包块时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中央区和侧颈区均发生淋巴结转移者占总例数的13.6%(19/140),中央区发生转移而侧颈区未发生转移者占总例数的20.0%(28/140),中央区未发生转移而侧颈区发生转移者占总例数的4.3%(6/140)。本组研究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进行了2×2配对资料的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P<0.05,这表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可导致侧颈区淋巴结转移。
  随访PTMC患者复发7例,复发率为5.0%(7/140)。癌灶多发者复发率为12.2%(6/49),癌灶单发者复发率为1.1%(1/91)。侧颈区淋巴结转移者复发率为16.0%(4/25),侧颈区淋巴结未转移者复发率为2.6%(3/115)。PTMC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有癌灶多发、侧颈区淋巴结转移,且两项均为独立危险因素。
  在术前超声和术中探查均未触及残余腺体有异常结节的情况下,对140例ptmc患者分别行以下5种原发灶处理术式中的一种,其术后复发率如下:全甲状腺切除术为6.0%(4/67),甲状腺近全切除术为0(0/3),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为10.7%(3/28),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为0(0/7),“一侧腺叶切除加对侧大部切除术”为0(0/35)。术式的选择对于PTMC的复发无统计学意义(p=0.358)。
  结论:满足年龄<45岁、癌灶多发、癌灶侵及甲状腺被膜、癌灶无包膜、癌灶边界不清中任意一项的PTMC患者即应考虑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当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时应考虑行侧颈区淋巴结清除。癌灶多发、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PTMC患者更易复发,故应于术后密切复诊行彩超等检查项目。在术前超声和术中探查均未触及残余腺体有异常结节的情况下,术式对于PTMC的复发无明显影响,故对无淋巴结转移的低危病患可考虑避免过于激进的术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