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分析
【6h】

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1 引言

2 资料

2.1 病倒选择

2.2 病例资料

3 方法

3.1 病例分型

3.2 适应症

3.3 术前影像学准备

3.4 术前准备

3.5 假体选择

3.6 手术方法

3.7 术后处理

3.8 评价方法

4 结果

4.1 结果概述

4.2 结果描述

4.3 统计学分析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作为一种发育性畸形。以前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是髓关节病变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作为全部关节畸形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它可引起髋关节骨性关节炎(OAH)。全髋关节置换(THA)作为DDH继发OAH手术方案中的重要类型,较多的被应用于中晚期DDH的功能改善。在我国,DDH患者通常在髋关节的症状发生后才能发现他们患有DDH,但通常会使用止痛药物进行保守治疗,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无法忍受OAH的病理变化所带来的疼痛及活动受限。患者到接受THA治疗时其临床症状恶化,关节结构破坏严重病理形态复杂,此时进行关节手术的难度及风险均有所增加。对操作技术及术中定位的更严格需求,使DDH继发OAH行THA治疗术后效果相比于普通OAH进行THA治疗术后的效果有所减低,如何控制手术质量以提高手术效果,是关节科医生在DDH的THA治疗中所面对的现状。
  目的:
  本研究筛选2010年至2014年间的63例83髋的DDH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所有患者均为初次接受THA治疗。患者随访时间为6~61个月,3例失访。全部患者均为有明确手术指征的DDH继发OAH的患者,手术及围手术期均由同一团队进行操作与管理,以减少手术技法的影响及后续治疗与康复流程中带来的误差。通过对随访评分,以及术后X线骨盆平片测量数据间的相互比较,来评价THA的治疗效果,并从术中如何进行质量控制以便提高手术效果的角度加以分析以供参考。
  方法: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量表对术前与最近随访时的功能情况进行评价,并测量术前及术后骨盆平片上,双髋小转子到泪滴下缘连线的差值,双髋旋转中心到泪滴下缘连线的差值,术后颈干角的度数。依据三者的数值的变化与术后评价的得分来评价手术指标与患者术后评价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全髋关节置换的效果。
  结果:
  63例接受THA的患者中,最近评价为优的有20例,良32例,中7例,差1例,Harris评分由48.72分增加到86.28分,下肢长度差由25.00mm减少到3.87mm,旋转中心平均高度差减少到3.67mm,颈干角平均度数:136.27°。各比较结果经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DDH继发OAH应用THA治疗有效。全部患者最近一次Harris评分的平均得分86分较入院时有所提高,优良比率占到86.7%。各Crowe分型术后得分同样均有所提高,结果是显著的。THA在短时间内就缓解或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改善了关节活动度,去除了发育不良带来的各种困扰,效果是肯定的。
  对于THA手术本身而言,在使用固定颈干角假体的情况下,通过对评分分组、长度分组两个比较角度结论的一致性,以及指标之间呈线性关系可以得出手术本身的质量控制对于患者术后的使用体验是直接相关的,通过术中仔细定位与认真操作,提高术前计划的完成度,尽量控制重建髋关节的数据接近对侧正常髋关节数据,就能在术后获取更好的疗效。
  由样本数量少,随访时间短,且因时间及条件限制,未能将术后评价的全部观察指标纳入测量统计,尽管所选代表性指标间存在线性相关性趋势,但还应全面的对总体趋势走向性进一步检验,完成这一工作还需要更多有效的样本数及更长的临床随访观察,最终结论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