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血Th1/Th2漂移的影响
【6h】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血Th1/Th2漂移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脓毒症免疫调理治疗的研究进展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患者后对血T细胞转录因子T-bet和GATA-3表达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对免疫反应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入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ICU住院的明确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收集脓毒症患者11例,最终对照组纳入6例,治疗组纳入8例。其中对照组:按照《2012国际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诊疗指南》[1],给予患者抗感染、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及治疗原发病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10万u静脉注射,2次/日,持续应用至少7天。记录所用脓毒症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以及入院时和第7天的APACHEⅡ评分,检测治疗前及1、3、7天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GATA-3的表达及血清中INF-γ、IL-4的水平,以T-bet/GATA-3及NF-γ/IL-4作为评价Th1/Th2漂移方向的指标,探讨乌司他丁对Th1/Th2漂移方向的影响。用RT-PCR的方法检测转录因子T-bet及GATA-3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FN-γ和IL-4水平。
  结果:对照组与乌司他丁组转录因子T-bet在治疗后第一天均呈上升趋势,乌司他丁组的上升幅度略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3天两治疗组仍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第7天,两治疗组T-bet均出现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治疗组治疗第1天转录因子GATA-3均上升,乌司他丁治疗组上升的更为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3天,两治疗组转录因子GATA-3继续保持上升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第7天,两治疗组GATA-3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乌司他丁组IFN-γ,在治疗后第1天均呈上升趋势,乌司他丁组的上升趋势较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3天,均呈继续上升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7天均下降,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乌司他丁组细胞因子IL-4,在治疗后第1天均呈上升的趋势,其中乌司他丁治疗组在上升的幅度偏大,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3天两组均继续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7天,两治疗组均呈下降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第1天,对照组转录因子T-bet/GATA-3在治疗后呈现上升趋势,乌司他丁组呈现下降趋势,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三天,两治疗组均呈现下降趋势,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7天,均呈回升的趋势,但乌司他丁更为明显,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细胞胞因子IFN-γ/IL-4,在治疗后第1天略上升,乌司他丁组呈下降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3天,两治疗组均呈下降趋势,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7天,均呈回升的趋势,乌司他丁回升的更为明显,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乌司他丁组在治疗7天后APACHEⅡ评分均下降,但乌司他丁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乌司他丁能减轻重症脓毒症患者早期过度的炎症反应,但不会引起患者抑炎作用的过度增强,不会造成免疫抑制。
  2.乌司他丁可能减轻脓毒症患者Th1向Th2方向的漂移,促进Th1/Th2恢复到平衡状态,对维持患者免疫功能的稳定可能有一定作用。
  3.本研究例数过少,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含量,进一步明确乌司他丁的免疫调理作用及应用的安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