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R-ESWAN成像用于肌内血管瘤分型诊断的价值研究
【6h】

MR-ESWAN成像用于肌内血管瘤分型诊断的价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MR设备与技术

三、观察指标

四、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肌内血管瘤三种类型的MRI表现

二、肌内血管瘤三种类型ESWAN相位比值、R2*比值及ITSS所占肿瘤百分数的比较

讨论

一、选择ESWAN相位比值、R2*比值及ITSS所占肿瘤百分数作为鉴别指标的理由

二、ESWAN相位比值、R2*比值及ITSS所占肿瘤百分数对肌内血管瘤进行分型诊断的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肌内血管瘤磁敏感加权成像的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应用多回波采集重度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T2star weightedangiography,ESWAN)技术对一组肌内血管瘤进行成像,结合其组织病理学类型,探讨ESWAN对肌内血管瘤分型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常规MRI及ESWAN检查的肌内血管瘤患者36例,男13例,女23例,平均年龄38.4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由病理科医生协助完成肌内血管瘤组织病理类型的诊断。毛细血管型10例,海绵状血管瘤型9例,混合型17例。
  二、MRI设备与技术:
  (一)扫描参数:GE Signa HDxt3.0T MR,相控阵线圈或表面线圈,常规MR(T1WI、T2WI/ FS-T2WI、FS-PDWI)、ESWAN(TR/TE:16.3/2.1ms,8个回波,反转角:20°)、T1WI增强扫描。
  (二)ESWAN图像后处理:采用GE-ADW4.4工作站ESWAN软件获得相位图、R2*图和最小强度投影图(mini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nIP)。感兴趣区(regionof interest,ROI)选择:ROI置于肿瘤实质,面积20mm2,在连续三个层面各置3个ROI,计算9个ROI平均值。相同方法计算同层正常肌肉组织ROI平均值。计算血管瘤实质部分9个ROI相位值、R2*值平均值与同层面正常肌肉ROI相位值、R2*值平均值的比值,即其相位比值、R2*比值。将MinIP血管瘤内低信号定义为肿瘤内磁敏感信号(intertumoral susceptibility signal,ITSS),计算ITSS总量所占肿瘤整体的百分数,即ITSS所占肿瘤百分数。
  三、观察指标:
  (一)肌内血管瘤三种类型的MRI表现(形态、大小、信号);
  (二)肌内血管瘤三种类型ESWAN相位比值、R2*比值及ITSS所占肿瘤百分数;
  (三)鉴别毛细血管型与海绵状血管瘤型、毛细血管型与混合型、海绵状血管瘤型与混合型ESWAN相位比值、R2*比值及ITSS所占肿瘤百分数的阈值、敏感度及特异度。
  四、统计学方法(SPSS19.0软件,α=0.05):
  (一)对肌内血管瘤三种类型的大小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二)对肌内血管瘤三种类型ESWAN相位比值、R2*比值及ITSS所占肿瘤百分数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三)对鉴别毛细血管型与海绵状血管瘤型、毛细血管型与混合型、海绵状血管瘤型与混合型ESWAN相位比值、R2*比值及ITSS所占肿瘤百分数的阈值、敏感度及特异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肌内血管瘤三种类型的MRI表现:
  (一)肌内血管瘤三种类型的MRI形态:
  1.毛细血管型(10例),其中类圆形9例,长梭形1例,边界清晰,内部未见明显分隔;
  2.海绵状血管瘤型(9例),均呈类圆形,边界不规整,受侵肌肉内可见弥漫分布的粗细不均、形态各异的畸形血管,血管间可见宽窄不一的分隔;
  3.混合型(17例),其中长梭形11例,类圆形6例,边界不规整,病灶内可见粗大血管影,畸形血管间可见线样间隙,周围可见迂曲血管影。
  (二)肌内血管瘤三种类型的MRI大小:
  毛细血管型大小为6.998±2.739 cm3;海绵状血管瘤型大小为34.472±26.637cm3;混合型大小为38.445±24.626 cm3。
  (三)肌内血管瘤三种类型的MRI信号:
  1.毛细血管型MRI信号:10例中, T1WI上7例呈等、稍低信号,3例呈条絮状高信号;T2WI上10例均呈稍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9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呈环形强化。ESWAN Phase图6例呈均匀等信号,4例呈不均匀信号;R2*图10例均呈均匀低信号;3D-MIP图10例均呈均匀低信号。
  2.海绵状血管瘤型MRI信号:9例中,T1WI上5例以等信号为主,4例病灶内可见片絮状高信号(脂肪);T2WI上9例均呈不均匀明显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9例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ESWAN Phase图9例均呈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R2*图9例均呈混杂信号;3D-MIP图9例均呈混杂信号,其内可见粗细不等的迂曲血管影及斑片状低信号。
  3.混合型MRI信号:17例中,T1WI上12例呈等信号为主,其内可见小片状高信号(脂肪),5例呈等信号;T2WI上17例均呈明显混杂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4例呈轻度强化,6例呈中等程度强化,7例呈明显强化。ESWAN Phase图17例均呈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R2*图17例均呈等低混杂信号;3D-MIP图17例均呈混杂信号,其内可见多发迂曲血管影。
  二、毛细血管型、海绵状血管瘤型及混合型ESWAN相位比值、R2*比值及ITSS所占肿瘤百分数的总体差异有显著性(p=0.008,p=0.006,p=0.000):
  (一)毛细血管型与海绵状血管瘤型的ESWAN相位比值、R2*比值及ITSS所占肿瘤百分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4,p=0.004,p=0.000);其鉴别诊断的阈值分别为0.842、0.836、31.443%,应用此阈值进行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8.9%、100%、100%,特异度分别为90%、80%、100%;
  (二)毛细血管型与混合型的ESWAN相位比值及ITSS所占肿瘤百分数差异有显著性(p=0.009,p=0.000);R2*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243);其鉴别诊断的阈值分别为0.371、13.170%,应用此阈值进行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76.5%、100%,特异度分别为90%、100%;
  (三)海绵状血管瘤型与混合型的ESWAN R2*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6);ESWAN相位比值及ITSS所占肿瘤百分数差异无显著性(p=0.491,p=0.085);其鉴别诊断的阈值为1.689,应用此阈值进行鉴别诊断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分别为94.1%。
  结论:
  通过本组研究,可以初步得到以下结论:
  一、ESWAN3DMIP图能够显示肌内血管瘤内畸形血管及瘤体少量出血,有助于海绵状血管瘤型的诊断;
  二、依据ESWAN相位比值、R2*比值、ITSS所占肿瘤百分数,能够对肌内血管瘤的三种组织病理类型进行鉴别,即:
  (一)当ESWAN相位比值小于0.371、R2*比值小于0.836、ITSS所占肿瘤百分数小于13.17%时,考虑是毛细血管型;
  (二)当ESWAN相位比值大于0.842、R2*比值大于1.689、ITSS所占肿瘤百分数大于31.443%时,考虑是海绵状血管瘤型;
  (三)当ESWAN相位比值大于0.371、R2*比值小于1.689、ITSS所占肿瘤百分数大于13.17%时,考虑是混合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