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与高危因素分析
【6h】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与高危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筛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方法

2.1 具体筛查方法

2.2 复诊间隔期

2.3 终止检查的条件

2.4 管理措施

2.5 筛查结果记录及处理

2.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3.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总体检出情况

(1)不同胎龄的早产儿ROP检出率

(2)不同出生体重的早产儿ROP检出率

3.2 影响ROP的单因素分析情况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病特征及高危致病因素,为ROP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同时,探讨多渠道宣传模式和规范化的筛查管理措施对早产儿家长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自2012年2月~2015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的胎龄<32周的早产儿或出生体重<2000g的低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全身有严重疾病或有较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史的高危早产儿可扩大筛查标准(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500g),由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眼底病专家,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行眼底检查。筛查结果根据ROP国际分类法进行分类并记录,研究ROP的发病情况。采集完整病史资料,对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应用呼吸机、试管婴儿、输血、性别、吸氧、双胎、肺炎、保温箱等情况及其母亲的年龄、分娩方式、妊娠期高血压病、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等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高危致病因素。
  结果:完成筛查的91例早产儿中,ROP患儿13例,发病率为14.3%。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病变分别为5例、4例、3例、1例,未发现Ⅴ期病变。其中4例需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病变均退行。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应用呼吸机、试管婴儿及输血与ROP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其他因素(如性别、吸氧、双胎与否、肺炎、保温箱)与ROP的发生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与ROP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患儿母亲的年龄、分娩方式、妊娠期高血压病、胎膜早破与ROP的发生无关(P>0.05)。2012年、2013年和2014年ROP门诊的就诊量为别为30例、45例,55例,明显高于2011年的15例。本次筛查的91例早产儿失访率为4.3%,明显低于2012年之前的40%。
  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应用呼吸机、试管婴儿及输血是发生ROP的高危因素。胎龄<28周的早产儿、或出生体重<1500g的低体重儿应作为重点筛查对象。试管婴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且早产率较高、全身情况复杂,应成为ROP筛查的重点对象之一。ROP门诊规范的管理措施和产科、新生儿科对高危早产儿家长的ROP知识宣传能够提高家长依从性,促进ROP筛查工作顺利进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