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添加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估研究
【6h】

添加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入选标准

2 排除标准

3 剔除标准

4.退出标准

5.终止试验标准

6.试验设计

7 禁止的伴随用药及伴随治疗

8 试验步骤

9 统计分析

结果

1.临床资料

2.疗效评定指标

讨论

一、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二 半暗带区神经细胞损伤机制

一 丁苯酞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二 丁苯酞的神经保护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缺血性脑卒中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病的高发病率造成的高致残率及认知功能缺损,给整个社会及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护理负担。急性脑梗死局部缺血区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缺血半暗带组成,由于存在侧支循环,缺血半暗带内尚有大量存活的神经细胞。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挽救缺血半暗带内存活的神经细胞成为治疗重点,循证医学证实超早期溶栓治疗对于挽救缺血半暗带内神经细胞有确切的效果。然而目前国内只有不足3%的脑梗死患者受益于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因此,对于错过溶栓治疗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救治成为研究热点与难点。国家一类新药丁苯酞(软胶囊与注射液)可以作用于急性脑梗死多个病理环节,具有改善微循环、保护线粒体的功效,能够提高缺血区半暗带神经元缺氧耐受,并延长治疗时间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新近用于临床。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丁苯酞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发病48h以内NIHSS评分为4-24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基本生物学信息、基础疾病和NI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均采用急性脑梗死急性期规范化治疗方案,包括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调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基础疾病个体化治疗等,对照组采用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活血化瘀治疗,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组在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活血化瘀治疗基础上添加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mg Bidx7d,两组患者治疗7d后比较NIHSS、Barthel及MMSE评分。
  结果:
  1入选8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3例,整个试验过程中无患者脱落。
  2两组患者的基本生物学信息、基础疾病和入院时的NIHSS评分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3疗效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BI及MMSE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7d经统计分析显示两组患者NIHSS、BI及MMSE评分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添加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添加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显著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认知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