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罗哌卡因复合氯普鲁卡因用于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6h】

罗哌卡因复合氯普鲁卡因用于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2 实验材料

3 麻醉方法

4 观察指标

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情况比较

2 麻醉效果比较

3 生命体征比较

4 不良反应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复合氯普鲁卡因与罗哌卡因在膝关节镜检中行股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评估罗哌卡因复合氯普鲁卡因与单独的罗哌卡因用于股神经阻滞的临床安全性。
  方法:选取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择期同意选择股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进行膝关节镜检手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ASA(American Societyof Anesthesiologists,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年龄25-70岁。其中女性24例,男性16例。体重为45-90Kg。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分组研究,分为1.5%氯普鲁卡因复合0.5%罗哌卡因组(实验组RL)和0.5%罗哌卡因组(对照组R),每组患者各20例。进入手术室后所有患者监测生命体征,鼻导管吸氧2L/min,开放静脉通路,静脉推注咪达唑仑2mg,舒芬太尼5μg。两组患者的麻醉均由同一名麻醉医师进行操作。实验组利用超声引导周围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后行股神经阻滞,给予3%氯普鲁卡因15ml+1%罗哌卡因15ml共30ml;对照组利用超声引导周围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后行股神经阻滞,给予0.9%Nacl溶液15ml+1%罗哌卡因15ml共30ml。观察并记录患者在麻醉穿刺进行前(T0),麻醉穿刺完成后10分钟(T1),麻醉穿刺完成后20分钟(T2),麻醉穿刺完成后30分钟(T3)的血压(B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观察呼吸、循环系统的变化。记录神经阻滞痛觉消失的时间、运动阻滞的时间、痛觉恢复的时间、运动恢复的时间、肌肉的松弛程度、术中的不良反应(如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或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果:实验组的神经阻滞起效的时间、痛觉消失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痛觉恢复的时间、运动恢复的时间、肌松程度无明显差异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同一时间的生命体征(BP、HR、SpO2)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麻醉穿刺前(T0),麻醉完成后10分钟(T1),麻醉完成后20分钟(T2),麻醉后30分钟(T3)的血压(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或麻醉的相关并发症。
  结论:0.5%罗哌卡因复合1.5%氯普鲁卡因用于股神经阻滞与0.5%罗哌卡因相比,起效时间明显缩短,运动和感觉神经阻滞效果好。0.5%罗哌卡因复合1.5%氯普鲁卡因与0.5%罗哌卡因的临床安全性都比较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