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3剂量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6h】

1/3剂量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检查仪器及药物

3.检查方法

4.1/3剂量PDT治疗

5.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结果

讨论

1.中浆病理变化与视力关系

2.中浆在OCT上的变化

3.中浆在AF及FFA上的特点

4.针对中浆点状渗漏的两种不同扩散形态探讨

5.不同剂量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脉络膜厚度变化的比较

6.除PDT外治疗方法的讨论

结论

综述 中心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近况和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应用1/3剂量PDT对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患者进行治疗,同时使用EDI-OCT记录脉络膜全层厚度,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厚度,光感受器层厚度、浆液性脱离的高度,以及自发荧光和BCVA(LogMAR)进行随诊观察,分析、对比同一患者在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方法:本研究取自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观察至2015年12月的中浆患者)诊断为急性CSC、并进行1/3剂量PDT治疗的患者。经归纳,筛选,剔除后,符合研究标准者共计51例59只眼,其中男38例43只眼,女13例16只眼。对所有符合研究标准患者进行1/3剂量PDT治疗,治疗后连续随访6个月,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变化情况,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同时分析变化的原因。
  结果:1.对患者1/3剂量PDT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随访,患者患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厚度,由术前的130.32±8.52μm依次变为115.17±4.51μm,109.81±3.23μm,106.51±4.81μm,107.01±3.76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患眼的脉络膜厚度由术前的458.25±24.23μm依次变为379.31±9.31μm,353.24±8.57μm,349.35±7.51μm,350.51±8.08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患眼的BCVA(LogMAR)由术前的0.553±0.11依次变为0.201±0.13,0.149±0.10,0.137±0.09,0.143±0.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对患者1/3剂量PDT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随访,患者健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厚度由术前112.27±7.35μm,依次变为109.28±6.31μm,109.81±3.57μm,107.98±4.61μm,110.07±3.29μm,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健眼脉络膜厚度由术前的362.57±15.38μm,依次变为365.31±13.31μm,359.43±9.83μm,358.35±11.51μm,361.73±15.02μm,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健眼的BCVA(LogMAR)由术前的0.086±0.08,依次变为0.091±0.13,0.081±0.10,0.081±0.09,0.086±0.0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对患者1/3剂量PDT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随访,患者患眼光感受器层厚度由术前35.41±4.79μm依次变为34.56±5.24μm,38.25±6.02μm,46.56±7.39μm,68.34±4.83μm,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健眼光感受器层由术前75.41±7.24μm,依次变为74.37±8.04μm,76.33±6.96μm,75.32±6.12μm,75.62±8.11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对患者患眼浆液性脱离的高度、视力(LogMAR)进行分类统计,不同脱离高度组别间的视力有差异,F=6.872,P=0.001并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1/3剂量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可以收缩异常扩张的脉络膜血管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加快浆液性网膜下液的吸收,帮助光感受器层的恢复,且安全,可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