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宫腔镜下中度宫腔粘连术后两种防治再粘连研究
【6h】

宫腔镜下中度宫腔粘连术后两种防治再粘连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分组

2.方法

2.1 仪器设备与材料

2.2 术前准备

2.3 手术过程

3.随访

4.疗效评价标准

5.统计学方法

结果

1.术后复查宫腔粘连情况

2.月经恢复情况

3.术后足月妊娠随访

讨论

1.宫腔粘连病因分析

2.TCRA术的应用现状

3.TCRA术后几种防治方法的有效性分析

4.宫腔粘连术后对妊娠预后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宫腔粘连的成因、诊断与防治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又称asherman综合征,是指由于导致子宫内膜损伤的手术所引起的宫腔内各处不同形式的粘连,子宫腔失去了正常的形态及内膜功能异常,临床表现多为习惯性流产、月经量减少、闭经、慢性盆腔痛或继发不孕等异常。宫腔粘连诊断的标准,要依靠在宫腔镜直视下的判断,而宫腔镜直视、微创的特性已经被广泛的认同,并在临床上普遍地被推广应用起来。轻度的宫腔粘连在宫腔镜下的分离手术已经收获了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但中重度的粘连复发率高,尤其是重度粘连术后的治疗更加缺乏可控性,因此本研究欲分析和比较两种不同方法防治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的患者,宫腔粘连复发率,月经改善率以及足月妊娠率三个方面的差异,从而进行疗效对比。
  方法:对大连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136例中度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根据术后预防再粘连发生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球囊和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两组,失访12例。球囊组为宫腔粘连术后立即宫腔放置球囊7天并口服激素联合治疗;IUD组为术后立即放置宫内节育器并口服激素联合治疗。两组一般要素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无显著(P>0.05),平均年龄:球囊组33.4±5.13岁,IUD组31.6±5.29岁;孕次:球囊组2.66±1.65,IUD组2.12±1.51;产次:球囊组0.15±0.36,IUD组0.1±0.31;宫腔操作次数:球囊组1.57±1.14,IUD组1.74±1.21,具有可比性。1个月后宫腔镜复查根据1988年美国生育协会评分标准对宫腔粘连类型、粘连累及宫腔范围、月经情况进行记录和比较,同时对术后足月妊娠情况进行密切随访。本研究使用的是独立样本T检验,P<0.05可以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术后复查宫腔粘连情况:术后1个月复查球囊组:宫腔再次中度粘连4例,加重1例,再粘连率7.7%; IUD组:宫腔再次中度粘连10例,3例加重,再粘连率22%。球囊组复发率明显低于IUD组(P<0.05)。
  2.月经恢复情况:球囊组:痊愈:57人,好转6人,无效2人,总有效率96.9%;IUD组:痊愈:43人,好转11人,无效5人,总有效率91.5%。两组比较,球囊组比IUD组月经恢复好,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术后足月妊娠随访:随访时间15-24个月。每年电话或门诊随访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的情况或人工辅助妊娠的情况。球囊组有生育要求52例,其中28例妊娠,妊娠率在53.8%,IUD组有生育要求50例,其中17例妊娠,妊娠率在34.0%。两组比较球囊组生殖预后良好,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研究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一周运用放置球囊与激素相结合防治再粘连的方法,其预防再粘连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月经恢复情况及生殖预后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