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HER2表达状态对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6h】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HER2表达状态对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方法

2.1组织病理

2.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3 FISH检测

2.4 结果判读

2.5随访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临床病理特征

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3.生存分析

讨论

1.临床病理特征

2.淋巴结转移及相关因素

3.免疫组化

3.4治疗及预后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研究现状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 HER2表达对其预后的分析。
  方法:选择辽宁省肿瘤医院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乳腺IMPC102例,中位随访45个月,分析IMPC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指标;同期10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间的预后生存指标。为探讨HER2表达对IMPC生存预后的影响,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及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乳腺IMPC患者的HER2表达及基因扩增状况,分析比较HER2不同表达状态的两组间的预后生存指标。此外,对 HER2过表达或基因扩增组再行 FISH检测 TOP2A基因扩增状况,分析其扩增与非扩增两组间的生存预后指标并分析影响其结果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行生存分析,Log Rank检验进行生存比较及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其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
  结果:在102例乳腺IMPC中,中位年龄为54岁,肿瘤大小为0.8~6.5cm。68例(66.7%)可见脉管癌栓;58例(56.9%)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4枚及以上淋巴结转移有36例(62.1%)。ER、PR、HER2及TopoⅡα在乳腺IMP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9.4%(81/102),72.5%(74/102),36.3%(37/102),60.1%(62/102)。Ki67阳性率>14%在IMPC中为68.6%(70/102)。在HER2过表达或基因扩增组中,62.2%(23/37)的TOP2A基因表现为基因扩增。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IMPC组与IDC组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分别为91.2%(93/102),99%(101/102);无远处转移生存率(MFS)分别为80.4%(82/102),97.1%(99/102);总生存率(OS)分别为94.1%(96/102),96.1%(98/102)。IMPC组的LRFS及MFS低于IDC(P=0.007及P<0.001),而两组间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1)。乳腺IMPC中HER2不同表达状况的两组生存分析比较,LRFS(83.8%vs.95.4%,P=0.044);MFS(59.5%vs.92.3%,P<0.001);OS(86.5% vs.98.5%,P=0.015),HER2过表达或基因扩增的IMPC患者在LRFS、MFS及OS均低于HER2弱表达或基因不扩增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 HER2过表达或基因扩增组中分 TOP2A基因扩增与非扩增两组,两组的预后生存分析为 LRFS(95.7% vs.64.3%,P=0.012);MFS(87.0%vs.14.3%,P<0.001);OS(95.7%vs.71.4%,P=0.042)。TOP2A基因扩增者比非扩增预后较好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 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IMPC的无局部复发率(LRFS)与淋巴结转移(P<0.001)、TNM分期(P=0.001)、HER2表达(P=0.044)、脉管浸润(P=0.032)相关。IMPC的无远处转移率(MFS)与年龄(P=0.013)、淋巴结转移(P=0.001)、TNM分期(P=0.012)、HER2表达(P<0.001)、新辅助治疗(P=0.003)相关。而IMPC的总生存率(OS)仅与HER2表达相关(P=0.01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得出,HER2表达、淋巴结转移及 TNM分期是IMPC发生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P=0.013,P=0.028及P=0.004);而仅HER2表达是影响IMPC总生存的独立因素(P=0.049)。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ER、PR、Ki67、脉管浸润及新辅助治疗均不是IMPC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
  结论:乳腺IMPC是一种淋巴结转移率高、局部复发率高且易发生远处转移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准确的HER2及TOP2A表达对其治疗及预后有重要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