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蜡片法制作功能性后堤区在上半口义齿修复中应用的临床病例报告
【6h】

红蜡片法制作功能性后堤区在上半口义齿修复中应用的临床病例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修复前准备

3.全口义齿制作

4.戴牙

5.临床效果评价标准

结果

讨论

一、后堤区的作用

二、制作功能性后堤区材料的选择

三、利用后堤区增强义齿固位的方法

四、不同软腭形态的功能性后堤区制作与修复效果的关系

五、发音长短、音量大小与功能性后堤区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制取全口义齿印模的方法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使用红蜡片制取功能性后堤区改善上颌全口义齿固位的临床效果观察,探讨提高腭肌在功能运动时上颌全口义齿固位的方法,为提高临床修复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案。
  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要求进行全口或上颌半口义齿修复的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52~85岁,其中全口义齿14例,上颌单颌义齿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病例按软腭形态分为:垂直型5例,中间型8例,水平型7例。修复基本流程:①常规口腔检查和修复前处理,对于再次进行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应分析修复失败原因以及重新修复时如何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②使用红膏印模法制作个别托盘;③制取藻酸盐终印模;④制作功能性后堤区:用双层红蜡片,制成与常规后堤区形态一致的“M”形。用蜡刀修整使其形成由后向前逐渐变薄的斜坡形,将“M”状蜡片烤软后置于终印模后堤区相应部位,以熔蜡从后缘渗入固定。用酒精灯或电吹风缓慢均匀加热印模上的蜡片,待蜡片表面大部烤软后,迅速置于口内就位并嘱患者发细长“衣”或“啊”音,持续10~15秒后取出(红蜡片由软至硬的冷却时间)。调和少量稀薄的藻酸盐印模材料均匀涂抹于“M”状蜡片表面,再次放置口中,待材料凝固后取出,完成功能性后堤区印模制作;⑤常规方法完成石膏模型灌注;⑥完成颌位记录,排牙,试戴,调牙合,抛光义齿等步骤。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好、一般、差三级指标评价其临床效果。效果好:大声说话、漱口时不脱落,语音清晰,无明显异物感或恶心、疼痛及吞咽不适,后堤区黏膜无红肿或溃疡;效果一般:进食、大张口时不脱落,大声说话或漱口时脱落。一般发音正常,但发某些音时不够清晰,戴牙时间稍长有吞咽不适感,后堤区黏膜有轻度红肿但无溃疡;效果差:进食、说话、漱口皆易脱落,有明显发音障碍,语音含糊不清,异物感明显,有恶心、疼痛或吞咽困难,后堤区黏膜有明显红肿或溃疡。修复后3~6个月对临床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20例患者通过使用红蜡片制取功能性后堤区,19例上颌全口义齿修复后义齿固位效果良好,大声说话、漱口、大张口或咀嚼食物时不脱落,1例垂直型软腭患者大张口或咀嚼食物时不脱落,但大声说话或漱口偶有脱落现象,患者对义齿固位的满意度达95%;1例出现发音不够清晰,语音恢复满意度为95%;3例患者戴牙后有异物感,舒适满意度85%,综合满意度为91.25%。在不同软腭修复效果的临床观察中7例软腭水平型病例1例出现后堤区局部黏膜红肿疼痛、有明显异物感及发音轻度受影响,修复成功率为85.7%;5例垂直型软腭患者中1例出现溃疡、吞咽困难和明显异物感,1例出现固位不佳和轻度异物感,成功率为60%;8例中间型义齿固位效果最佳,软腭黏膜均未出现红肿、溃疡及其他不适,成功率100%,综合有效率为85%。在患者满意度调查情况中,各观察指标间存在相互交叉现象,需作处理的患者有3例,其中水平型和垂直型各一例经调磨后堤区基托长短或局部缓冲处理后症状消失,另1例垂直型固位不佳患者使用相同方法重新制作义齿后恢复正常。通过3~6个月的临床观察和回访,20例患者均对修复效果表示满意。
  结论:
  1.运用红蜡片制作功能性后堤区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腭肌在功能运动时上颌全口义齿的固位力。
  2.不同软腭形态的后堤区宽窄及深浅不同,垂直型软腭功能性后堤区制取的准确性较其他两型更难以控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