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发现术后隐匿癌风险的研究
【6h】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发现术后隐匿癌风险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方法

结果

一.术后隐匿癌的组织学特征:

二.诊刮术和宫腔镜下组织活检术诊断EAH的准确性及术后Ec的发生率:

三.术中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的价值:

四.分析EAH患者术后发生Ec的高危因素:

五.EAH术后发生隐匿癌的多因素分析:

讨论

1.分析EAH术后发生Ec的原因:

2.诊刮术和宫腔镜组织活检术的价值分析:

3.术中行快速冰冻病理的意义:

4.分析术前诊断EAH术后发生Ec的高危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辅助检查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91例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预测术前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发生术后隐匿癌的高危因素。
  方法:
  选取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因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子宫切除手术的9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方式分为诊断性刮宫术或宫腔镜直视下定点活检术。根据术后石蜡切片病理结果将入组病例分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65例)和子宫内膜癌组(26例),比较非癌组和癌组患者的年龄、绝经状态、身高体重、生育情况、合并高血压或者糖尿病、恶性肿瘤病史、肿瘤家族史、临床表现、病程、术前EAH分度、血清CA125值、子宫内膜取材前盆腔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情况等相关因素,探寻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术后发生隐匿癌的高危因素。
  结果:
  1.以术后病理结果为依据将入组的91例患者分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非癌组)和子宫内膜癌组(癌组),其中非癌组有65例,占71.43%;癌组有26例,占28.57%。发生的隐匿癌全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癌细胞高分化者(G1)有19例,占73.08%,中分化者(G2)有6例,占23.08%,低分化者(G3)有1例,占3.85%。隐匿癌中有20例是I a期,占76.92%,其中癌组织局限在子宫内膜的有9例(34.62%)、浅肌层浸润(<1/2肌层)有11例(42.31%);4例是I b期,占15.38%;2例是II期,占7.69%。
  2.诊断性刮宫术诊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准确率为70.00%、隐匿癌发生率为30.00%;宫腔镜直视下定点活检术诊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准确率为76.19%、隐匿癌发生率为23.81%。诊刮组和宫腔镜组诊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符合率和术后隐匿癌的发生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3.EAH患者术中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其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总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2.50%、70.59%、66.67%、66.67%和66.67%。
  4.绝经状态、BMI≥28kg/m2、病程、术前EAH分度、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血流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将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结论:BMI≥28kg/m2、EAH分度及子宫内膜血流丰富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发生术后隐匿癌的高危因素。
  结论:
  1.EAH患者切除子宫术后隐匿癌的发生率为28.57%,隐匿癌大多数为分化程度好的早期子宫内膜腺癌;
  2.术前诊断性刮宫术和宫腔镜直视下定点活检术诊断Ec的漏诊率分别为30.00%和23.81%,术中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Ec的符合率为66.67%,必要时需行其他辅助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3.肥胖(BMI≥28kg/m2)、重度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血流丰富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发生术后隐匿癌的高危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