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数字化技术在全瓷固定修复中的应用及病例报告
【6h】

数字化技术在全瓷固定修复中的应用及病例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的选择及纳入的标准

二、临床过程

结果

病例

讨论

一、数字化口内扫描和常规印模

二、CAD/CAM技术与常规技术

三、患者参与的修复设计

四、CAD/CAM全瓷修复体临床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AD/CAM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使用数字化技术对牙体缺损或牙列缺损行全瓷固定修复,并对修复体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
  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修复科需要行全瓷固定修复的5名患者。纳入标准:(1)全身状况良好,无系统病史者。(2)变色牙,不宜用其他方式修复或患者要求美观而又永久性修复者。(3)因各种原因造成牙体缺损或牙列缺损,患者要求全瓷固定修复者。(4)基牙稳定无松动,口内情况良好,或有牙髓炎、牙龈炎等以治愈并无临床症状者。(5)患者知情并同意。研究方法:(1)了解患者需求,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制定固定修复方案。(2)治疗前的临床一般检查。(3)修复前的准备,包括拆除不良修复体,龋病、牙周病、根尖病的控制和治疗,保证口腔卫生良好及牙体牙周处于健康状态。(4)按照固定修复标准进行牙体预备,确保基牙光滑无倒凹,点线角圆顿,肩台光滑连续。(5)比色。(6)预备完成后排龈,数字化扫描仪(3Shape TRIOS)获取虚拟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修复体并由软件指导铣削机器完成修复体的加工。(7)试戴修复体至完全就位后,调改义齿至边缘密合,咬合及邻接关系正常,抛光,患者满意后使用自粘接树脂水门汀(3MRelyXU200)隔湿、粘接。(8)修复当天记录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患者复诊时参照改良USPHS标准对修复体的边缘完整性、解剖形态、邻面接触、咬合关系、术后敏感及牙龈状况等共6项进行检查并记录。
  结果:记录结果显示患者整体满意度均达到满意。所有患者均已复诊,参照改良USPHS各项标准综合检查,所有修复体均边缘密合,形态与邻牙协调,邻接、咬合及牙龈状态良好,且无修复体损坏、食物嵌塞、龈缘炎等其他临床并发症状。
  结论:全瓷修复体拥有接近天然牙的色泽和透明度,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随着可切削陶瓷块的应用,使得在后牙咬合力大的区域使用全瓷修复变为可能。计算机技术的引进将修复体的制作过程充分数字化,医生和技师可在设计软件上对修复体进行更直观和细微的调整,使制作出来义齿拥有更好的形态和适合性。在本文有限的观察期内,数字化技术制作的全瓷修复体整体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特别是在边缘适合性和形态方面,无明显修复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高,尤其在患者参与的前牙修复设计中。因此在选择合适修复方式的前提下,数字化全瓷修复即能满足固定修复的临床要求,同时能又减少传统技术造成的累积误差,为患者和医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修复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