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偏头痛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含量的研究
【6h】

偏头痛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含量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及分组

1.2 研究对象诊断标准

1.3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2.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收集

2.2 仪器与试剂

2.3 实验方法

2.4 ELISA结果判断

2.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一般资料比较

1.1 偏头痛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

1.2 偏头痛组l临床特征资料统计

1.3 偏头痛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比较

2.血清中胎球蛋白A含量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胎球蛋白A与偏头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性疾病,头痛多局限于一侧,呈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部分患者每次发作部位不同,头痛发作一般持续4至72小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运动及认知障碍等,日常活动可使头痛加剧,安静环境、休息可使头痛减轻。本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年,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对个人和家庭乃至社会负担巨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近年来,三叉神经血管学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学说认为偏头痛是由于三叉神经系统激活,释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P物质等生物活性物质,从而引起无菌性炎症等所致。已有研究表明白介素-1(Interleukin,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等炎症因子均与偏头痛相关。
  胎球蛋白A是一种由肝脏细胞合成并分泌的糖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参与炎症、感染、调节机体钙化、抑制肿瘤生长等病理生理过程。在一些炎症反应过程中,胎球蛋白A可对抗炎症反应,而体内的炎性因子,如IL-1、TNF-α等均可通过抑制胎球蛋白A的mRNA的转录而抑制胎球蛋白A的合成和分泌。本研究通过观察偏头痛患者血清中胎球蛋白A的水平,探究其与偏头痛发病机制的关系,为偏头痛的诊治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偏头痛患者。根据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出9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偏头痛患者头痛是否在发作期分为偏头痛发作期组和偏头痛发作间期组;根据发作期有无先兆分为有先兆偏头痛组和无先兆偏头痛组;根据头痛程度及VAS评分的不同分为轻度头痛(VAS评分0~3分)、中度头痛(VAS评分4~7分)、重度头痛(VAS评分8~10分)三组。对照组选取年龄、性别、职业与偏头痛组相匹配的健康并且无血缘关系的个体3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空腹静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 SA)对血清中胎球蛋白A的含量进行测定,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4.0对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进行描述,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olmogono-Smirnov Z检验对资料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1.偏头痛发作期组血清中胎球蛋白A的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胎球蛋白A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先兆偏头痛组与无先兆偏头痛组血清中胎球蛋白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
  3.偏头痛组发作期血清中胎球蛋白A水平与头痛程度无关(P>0.05)。
  4.偏头痛组发作期血清中胎球蛋白A水平明显低于偏头痛组发作间期血清胎球蛋白A的水平(P<0.01)。
  研究结论:1.偏头痛发作期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降低,提示胎球蛋白A可能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2.血清中胎球蛋白A水平与偏头痛先兆的发生及发作期头痛的程度无明显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