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伴单节段不稳的研究
【6h】

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伴单节段不稳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手术方法

三、术后处理及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

讨论

一、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节段不稳

二、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节段不稳的治疗

三、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四、改良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结论

研究的局限性和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综述 下颈椎后路混搭手术现状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伴单节段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4年4月-2017年1月,收治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伴单节段不稳患者25例,均行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男性1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9.0±6.6岁(47~70岁),平均病程234±32.8月(3~120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稳、上肢精细活动差等颈脊髓、神经根损伤表现。术前颈椎磁共振平扫、颈椎CT平扫及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检查明确提示为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伴单节段不稳。所有患者完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于全麻俯卧位下行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评估参数如下:分别测量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颈椎生理曲度(Cervical Lordotic Angles,CLA)及颈椎活动度(CervicalRange ofMotion, C-ROM)评估术后颈椎曲度及活动度的丢失情况,采用Pavlov比率(Pavlov Ratio,PR)、mJOA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c Associationsore,mJOA)及JOA改善率评估患者椎管开放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移位、再关门、轴性痛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9.3±11.0月(5~39月)。X线片复查示所有患者椎板开门位置良好,内固定无移位、拔出,不稳节段固定良好,无不稳倾向。术前CLA为(15.2°±8.2°),末次随访CLA为(13.5°±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ROM为(38.7°±8.5°),末次随访ROM为(35.3°±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PR为(062±0.08),末次随访PR为(0.83±0.07),较术前显著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mJOA评分为(11.4±2.1),末次随访mJOA评分为(14.7±1.5)分较术前显著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JOA改善率为60.5%±20.3%,优良率达到84%。
  结论: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且能够在保留部分颈椎生理曲度和活动度的同时重建不稳椎体的稳定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