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连电视台非线性视音频编辑网络建设
【6h】

大连电视台非线性视音频编辑网络建设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0前言

0.1非线性编辑引入的新概念

0.2非线性编辑制作的特点

1非线性视音频编辑网络技术原理

1.1网络化的组成

1.1.1制作系统

1.1.2播出系统

1.1.3视音频节目存储系统

1.1.4全台信息管理系统

1.2网络化的实施过程

1.3网络化的视频压缩格式

1.4网络平台

1.4.1传统共享式局域网及网络拓扑结构

1.4.2高速局域网及特点

1.5网络化的节目存储体系

1.6网络化的全台管理体系

1.6.1电视业务管理系统

1.6.2经济运行管理系统

1.6.3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

1.6.4用户管理系统

1.7网络化的业务一体化模式

1.7.1制作和存储的一体化

1.7.2播出和存储的一体化

1.7.3制作和播出的一体化

1.7.4视音频码流和管理信息的一体化

1.8网络化的安全问题

1.8.1节目制播存环节的关键设备全部采用冗余配置

1.8.2关键性的播出时刻限制过多的有卡编辑并发用户

1.8.3设立备份中心,对关键性的数据定期自动备份

1.8.4对网络资源和用户进行必要的划分和授权

1.8.5核心业务的视音频网络和以太网必须和公网隔离

2大连电视台非线性视音频编辑网络核心技术

2.1双网结构

2.1.1双网结构的必要性

2.1.2 FC网与以太网双网结构的特点

2.2数字压缩技术

2.2.1电视信息抽样和量化

2.2.2几种常用数字压缩格式简单技术比较

2.2.3 MPEG-2数字压缩方式

2.2.4 MPEG-4数字压缩方式

2.3 RAID技术

2.3.1 RAID技术的特点

2.3.2 RAID中的奇偶校验(Parity)技术

2.3.3 RAID中的延展(Striping)技术

2.3.4 RAID 0

2.3.5 RAID 1

2.3.6 RAID 3

2.3.7 RAID 5

2.4虚拟存储技术

2.4.1虚拟存储技术概念的提出

2.4.2虚拟存储技术的优越性

2.4.3虚拟存储技术的不同实现形式

3大连电视台非线性视音频编辑网络设计方案

3.1非编系统工作流程

3.1.1系统工作流程图

3.1.2系统工作流程说明

3.2数字压缩格式

3.3非线性主要板卡

3.4存储容量

3.5站点的数量

3.6网络带宽分析

3.7站点功能简介

3.7.1上载工作站

3.7.2文稿/预编工作站

3.7.3精编工作站

3.7.4下载/直播工作站

3.7.5审片工作站

3.7.6配音工作站

3.8系统管理功能

3.8.1帐号管理

3.8.2栏目管理

3.8.3磁盘管理

3.8.4设备管理

3.8.5日志查询

3.9系统的安全性分析和应急措施

3.9.1共享存储器

3.9.2以太网服务器

3.9.3工作站

3.9.4软件设计

3.9.5文件系统的安全策略

3.10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

3.10.1稳定性

3.10.2资源共享

3.10.3安全性

4电视台非线性编辑制作网络的发展与思考

4.1压缩格式选择

4.2软件功能更为重要

4.3上下载接口数字化和高速化

4.4制播一体化

4.5与Internet和宽带的结合

4.6存档

4.7灵活的系统连接

4.8更为完善的系统管理

4.9交互电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电视制作方法的进步.非线性编辑系统日渐成为电视节目制作的标准配置,同时,海量存储技术、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成熟也促使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网络化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采用非线性编辑网络进行新闻、专题或后期节目的制作.相比单机工作的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网络因为其素材集中存储,共享使用,节目制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制作成本进一步降低.网络化也拓宽了节目交流的渠道,可以通过卫星Internet信道对共享库的资料进行传送.因此,网络化可以避免重复操作,改进节目交流的方式,并提高最终的视音频技术质量.电视行业目前正处在模拟与数字并存,单机与网络并存的过渡阶段.电视台的目标是朝着数字化、网络化迈进,但网络化的实施也带来了很多困惑.理解网络化的过程,探索网络化的内涵具有深刻的意义.该文通过大连电视台非线性视音频编辑网络建设的实例,对非线性视音频网络做了详尽的分析.文章第一部分首先详细介绍了非线性视音频网络的组成及技术原理.在此基础上,随后在文章第二部分对大连电视台的非线性视音频编辑网建设从其核心技术与具体网络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双网结构、数字压缩技术、虚拟存储技术等;具体网络设计方案则包括数字压缩格式的选择、站点的数量及功能、系统的管理功能及安全性分析等几个方面.文章的第三部分则主要通过压缩格式选择、软件功能、上下载接口、制播一体化、与Internet结合、交互电视等方面展开对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发展的论述,指出未来电视技术系统的发展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