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钌氢配合物合成及其催化氢转移反应研究
【6h】

钌氢配合物合成及其催化氢转移反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说明及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过渡金属氢化物的合成方法

1.2钌氢配合化物的合成

1.3过渡金属氢化物的结构表征方法

1.4过渡金属氢化物的性质

1.5钌氢配合物在催化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1.6催化氢转移反应

1.6.1催化异构化反应

1.6.2催化酮还原

1.6.3催化氢转移反应机理

1.7课题选择

第二章 钌氢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1引言

2.2实验部分

2.2.1实验材料及处理

2.2.2分析仪器

2.2.3RuCl2(PPh3)3的合成(1)

2.2.4RuH(NO)(PPh3)3的合成

2.2.5RuHCl(CO)(PPh3)3的合成

2.2.6RuH(CH3CO2)(PPh3)3的合成

2.2.7 RuH2(CO)(PPh3)3的合成

2.2.8RuH2(PPh3)4合成

2.2.9RuHCl(PPh3)3(S)合成

2.2.10RuHCl(TPPTS)3合成

2.2.11RuHCl(PPh3)2(en)合成

2.2.12氮杂环卡宾配体的合成

2.2.13氮膦螯合氯化钌氢RuHCl(N-P)2的合成

2.3结果与讨论

2.3.1三(三苯基膦)氯化钌氢(RuHCl(PPh3)3简便合成方法的起源

2.3.2由KOH/EtOH还原RuCl2(PPh3)3所得产物结构解析

2.3.3合成RuHCl(PPh3)3对试验条件的要求

2.3.4RuHCl(PPh3)3不同合成方法比较

2.3.5合成机理探讨

2.3.6配体合成讨论

2.3.7 RuH(PPh3)2(NHC-H)和RuHCl(N-P)2合成讨论

2.3.8钌氢配合物波谱性质对比讨论

2.4小结

第三章 催化烯烃异构化反应

3.1引言

3.2实验部分

3.2.1原料及其提纯

3.2.2分析仪器

3.2.3催化剂的合成

3.2.4催化异构化反应

3.3结果和讨论

3.3.1烯烃异构化催化剂催化性能的总体考察

3.3.2催化1-己烯异构化

3.3.3催化1-十八烯异构化

3.3.4RuHCl)(PPh3)3(s)催化1-已烯异构化的对比分析

3.3.5 RuHCl(PPh3)3(s)催化1-己烯异构化机理考察

3.4小结

第四章 催化酮的氢转移还原反应

4.1引言

4.2实验部分

4.2.1原料及提纯

4.2.2分析仪器

4.2.3原料的合成

4.2.4催化剂的合成

4.2.5催化酮的氢转移还原反应

4.3结果与讨论

4.3.1配体对催化苯乙酮还原反应的影响

4.3.2RuHCl(PPh3)3(s)/KOH/NH2(CH2)3OH催化体系催化苯乙酮还原的条件优化

4.3.3催化体系RuHCl(PPh3)3(s)/KOH/NH2(CH2)3OH催化不同的反应底物

4.3.4催化酮和醇“一锅法”的尝试

4.3.4催化酮还原机理初探

4.4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创新点摘要

致 谢

展开▼

摘要

在多数情况下,过渡金属氢配合物的高反应性是由于其独特的反应途径造成的。本论文合成了一系列钌氢配合物,并应用于催化不同类型的氢转移反应:一是解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交互置换反应平衡α-烯烃小试技术开发”项目(200410436)中需要解决的α-高碳烯烃(来自于烯烃齐聚、符合Flory-Schulz分布的C18=以上部分的端烯烃)深度、非碳链异构的烯烃异构化;另一方面,催化酮的氢转移还原反应,为有机合成化学中酮的氢转移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合成途径。该催化反应,不仅产品是一类附加值高、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精细化学品或中间体,而且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也是研究的核心。通过研究实现了过渡金属钌氢配合物催化分子内的氢转移——烯烃异构化和分子间的氢转移——酮的还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