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6h】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经验和初步临床结果,并与传统手术进行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差异比较。
   材料与方法: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行人工全膝置换术40例49膝,对40例病历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其中,计算机辅助人工全膝置换术20例25膝(导航组),男5例7膝,女15例18膝;年龄40~76岁,平均66.7岁。导航组采用计算机辅助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传统手术20例24膝(对照组),男7例9膝,女13例15膝;年龄55~80岁,平均65.3岁。非导航组采用股骨髓内定位杆,胫骨髓外定位杆定位,常规手术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两组切口及入路相同。两组患者均为初次置换,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KSS评分等一般情况,经配对t检验,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24小时引流量、手术时间等手术一般情况,并对比术后的力线、软组织平衡、膝关节活动度、术后4周及术后6个月KSS评分及影像学评估,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导航组与对照组出血量分别为360.6±36.6ml和380.2±40.2ml;24个时负压引流量分别为380.9±121.3ml和410.3±120.6ml;手术时间分别为84.2±11.8min和58.4±11.6min;术后力线误差分别为4.39±1.15°和2.17±0.27°,导航组力线误差大多在2°~3°,对照组3°~6°;软组织平衡角度变量分别为1.10±0.14°和2.95±0.57°,导航组大多在2°以内,对照组2°~4°;软组织平衡分离变量分别为3.45±0.71mm和6.14±0.82mm,导航组大多在2~4mm,非导航组5~7mm。统计学分析显示以上几项指标导航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与导航组的mFTA分别为1.78±1.54°和0.87±0.9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屈曲活动鹰、FMA、TMA术后6个月KSS评分导航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能够恢复下肢的机械轴线,假体位置安装正确,软组织平衡更佳,操作具有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