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于慢性胃病的“毒邪”理论探讨及流调结果分析
【6h】

关于慢性胃病的“毒邪”理论探讨及流调结果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并分析其性别、年龄、病程、危险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疾病种类、证候等因素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对慢性胃病的病因病机、个体因素、易感因素、证候学特点等从毒邪为患的角度进行探讨,研究毒邪致病的临床特点和中医辨证规律,从而指导临床。
   对象与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有慢性胃病史及症状前来就诊者,同意行胃镜及病理活检检查的病例病例共428例。采用临床问卷调查的形式,观察并分析其性别、年龄、病程、危险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疾病种类、证候等因素及其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HP感染率在慢性胃病病史及症状的人群中很高,男性与女性Hp感染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2.慢性胃病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48岁以上患者比率高达78%。各年龄组HP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HP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
   3.自变量X2(饮酒)、X3(情绪)、X4(饮食规律)、X7(偏嗜寒凉食物)的P值均小于0.05,相应的OR值分别为:1.181、1.092、4.123、1.772,都大于1,可认为饮酒越多、情绪不良、饮食越不规律、嗜寒凉食物越重,则HP感染的可能性越大。
   4.慢性胃病以慢性胃炎为主,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占总体的57%。HP相关性慢性胃病患者仍以慢性胃炎为主,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占49%。
   5.慢性胃病的证型分布以脾胃虚弱为主,占总体的42%。HP阳性慢性胃病的证型分布以脾胃虚弱和脾胃湿热为主,分别占总体的34%和33%。
   6.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组HP阳性率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胃癌(P<0.05);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HP阳性率又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P<0.05)。
   7.<10年组与≥10年组相比较X2=95.17,P<0.05,两组病人中医证型的构成比不同。<10年组以实证为主,≥10年组以虚证为主。但病程<10年组与≥10年组的HP阳性率无明显差别(P>0.05)。
   8.气滞血瘀组、胃阴不足组的患者例数较少,但其构成均以病程大于10年者为主。
   9.不同证型各组间的HP阳性率显著不同,HP感染率实证组明显高于虚证组(P<0.05)。
   结论:
   1.毒在慢性胃病致病过程中不仅占有主导地位,而且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即毒邪为患为慢性胃病的主要病因,以外毒为主。
   2.饮酒、情绪不良、饮食规律、偏嗜寒凉食物四个因素为邪毒为患的易感因素。
   3.慢性胃病以慢性胃炎为主,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最为常见。
   4.慢性胃病的证型分布以脾胃虚弱为主,HP阳性慢性胃病的证型分布以脾胃虚弱和脾胃湿热最为常见。
   5.毒邪为患,初病多实,久病多虚,易于耗气伤阴。
   6.毒邪为患,久病易夹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