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货币政策物价非对称效应的中、美两国比较
【6h】

货币政策物价非对称效应的中、美两国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提出

1.2.2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实证研究

1.3 国内外研究的简评及本文的创新点

1.4 研究内容及结构

2 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物价传导机制

2.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相关理论

2.2 美国货币政策的物价传导机制

2.3 中国货币政策的物价传导机制

2.4 中、美两国的物价传导机制对比

2.5 本章小结

3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

3.1 价格粘性

3.1.1 价格粘性的含义

3.1.2 价格粘性和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

3.2 理性预期

3.2.1 理性预期的含义

3.2.2 理性预期和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

3.3 信贷渠道

3.3.1 CC-LM模型的含义

3.3.2 考虑信贷配给的CC-LM模型

3.3.3 考虑资本金约束的CC-LM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物价非对称效应的实证分析

4.1 建模准备

4.1.1 建模思路

4.1.2 VAR模型的构建

4.1.3 变量说明

4.2 中国货币政策物价非对称效应的实证分析

4.2.1 平稳性检验

4.2.2 协整性检验

4.2.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4.2.4 回归分析

4.2.5 脉冲响应函数

4.2.6 模型平稳性检验和方差分解

4.3 美国货币政策物价非对称效应的实证分析

4.3.1 协整性检验

4.3.2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4.3.3 回归分析

4.3.4 脉冲响应函数

4.3.5 模型平稳性检验和方差分解

4.4 中美货币政策的物价非对称效应比较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为了稳定物价与促进经济增长,央行更频繁的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在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24次调整,占到自1984年存款准备金率设定以来调整次数的60%。此外,央行还提高利率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使用频率。货币政策虽然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但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存在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因此有必要研究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
  首先,本文分别阐述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相关理论以及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物价传导机制,研究中、美两国产生物价非对称性的原理,并将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对比分析。其次,本文分别分析了价格粘性与理性预期产生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原因,并采用CC-LM模型研究信贷配给与资本金约束导致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原理。最后,本文建立包含广义货币供应量,物价和汇率等变量的VAR模型,研究2001年1月-2012年12月中、美两国货币供应量对物价的影响,借助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物价非对称效应,并将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物价非对称效应进行对比。
  研究结果主要有以下三点:1.中、美两国的物价传导机制存在差异,但均存在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2.理性预期、价格粘性和信贷传导渠道均会导致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3.中、美两国均存在货币政策物价非对称效应,且中美两国的物价非对称效应存在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