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乙酰乳酸脱羧酶体外重组表达与酶学性质分析
【6h】

乙酰乳酸脱羧酶体外重组表达与酶学性质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ALDC概述

1.2 ALDC的活性调节

1.3 ALDC的结构研究

1.4 ALDC的催化机制研究

1.5 ALDC基因的重组表达与理化性质研究

1.5.1 ALDC基因克隆与表达

1.5.2 ALDC的理化性质

1.6 ALDC的应用

1.6.1 啤酒发酵工业

1.6.2 合成单一手性化合物

1.7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2 ALDC基因重组表达与纯化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主要实验材料

2.2.3 主要溶液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ALDC基因的克隆

2.3.2 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2.3.3 重组基因pET-21b-ALDC的表达

2.3.4 IPTG诱导条件的优化

2.3.5 ALDC分离纯化

2.3.6 重组表达ALDC含量的测定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ALDC基因克隆

2.4.2 构建大肠杆菌重组菌体

2.4.3 SDS-PAGE检测重组基因pET-21b-ALDC表达

2.4.4 IPTG诱导时间与使用浓度

2.4.5 ALDC分离纯化

2.4.6 ALDC纯化倍数及回收率

2.5 小结

3 ALDC生物信息学分析

3.1 引言

3.2 生物信息学软件及网络服务器

3.3 分析方法

3.3.1 ALDC氨基酸序列比对与系统发育树构建

3.3.2 ALDC三维结构模拟

3.3.3 ALDC与底物分子对接

3.4 分析结果与讨论

3.4.1 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比对

3.4.2 构建系统发育树

3.4.3 ALDC的同源模建

3.4.4 分子对接

3.5 小结

4 ALDC酶学性质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仪器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溶液配制

4.3 实验方法

4.3.1 外消旋α-乙酰乳酸为底物测定ALDC酶活性

4.3.2 pH对ALDC活性影响的测定

4.3.3 金属离子对ALDC活性影响的测定

4.3.4 酶反应动力学常数的测定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ALDC的酶活性

4.4.2 ALDC的最适pH

4.4.3 金属离子对ALDC活性的影响

4.4.4 Km及Kcat测定结果分析

4.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乙偶姻及其氧化还原产物双乙酰、2,3-丁二醇均是重要的四碳平台化合物,在食品、制药、燃料和航天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用途。在细菌发酵生产这三种四碳平台化合物途径中,乙酰乳酸脱羧酶(Acetolactate decarboxylase,ALDC)是控制α-乙酰乳酸代谢流的关键酶,它能催化外消旋的α-乙酰乳酸分子发生脱羧反应,生成单一手性产物(R)-乙偶姻。多数微生物体具有生产ALDC的能力,但是不同来源的ALDC在结构与酶学性质方面有很大差异。Enterobacter aerogenes和Enterobacter cloacae是常见的具有2,3-丁二醇生产能力的菌株;然而一株来源于近海污泥高产乙偶姻(41.63 g/L)的菌株Bacillussubtilis DL01,在发酵过程中检测不到副产物双乙酰和2,3-丁二醇的产生。因此,本论文以上述三株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基因克隆和重组表达的三种ALDC,研究ALDC结构与酶活性关系。
  论文研究将不同来源ALDC的编码基因克隆、重组到Ecoli BL21中。经IPTG在37℃诱导后重组基因获得可溶性表达。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层析两个步骤成功获得了电泳纯的ALDC,SDS-PAGE结果显示三种ALDC分子量大小均为30 kDa左右。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LDC-B.s与另外两者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仅有40%;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三种ALDC更倾向于直接催化(S)型底物反应,其中ALDC-E.c与底物的结合能最小,而ALDC-B.s的最大,说明ALDC-E.c较ALDC-B.s表现出更好的底物亲和性。根据ALDC催化反应所发生的特殊手性变化,采用圆二色光谱技术测定三种ALDC的活性,结果表明,ALDC-B.s的比活力为1853.26 U/mg,约是ALDC-E.c的1.8倍和ALDC-E.a的2.2倍。相同pH条件下三者活性有所差异,且部分二价金属离子能对ALDC产生激活作用。酶反应动力学常数显示ALDC-B.s的Km值为20.94 mM;而ALDC-E.c与ALDC-E.a的Km值接近,分别为12.20与14.83 mM,与ALDC-B.s相比,ALDC-E.c与ALDC-E.a表现出更好的底物亲和性;ALDC-B.s的kcat值为2.21 s-1,大于ALDC-E.c的kcat0.96 s-1与ALDC-E.a的kcat0.81 s-1,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效率;这与生物信息学的预测结果相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