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微住宅设计与建造研究
【6h】

当代微住宅设计与建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概念与特征

2.1 概念界定

2.1.1 规模限定因素

2.1.2 文本释义与延伸含义

2.2 当代微住宅特征

2.2.1 高效性

2.2.2 可变性

2.2.3 精致性

2.2.4 可移动性

3 微住宅演变过程

3.1 远古时期的穴居、巢居与棚屋

3.2 手工业时代的微住宅

3.2.1 窑洞和干栏式住宅

3.2.2 易格璐和蜂巢屋

3.2.3 棚屋和亭

3.2.4 蒙古包、大篷车及帐篷

3.3 工业革命以来的微型住宅

3.3.1 L41可组合式微型公寓

3.3.2 露营舱数控建模建造

3.3.3 荷兰Geul河自维持住宅

3.3.4 “永生”数码打印建筑

3.4 对微住宅演变过程的思索

3.4.1 历史的隐匿与马丁岬小屋

3.4.2 从原始棚屋到“微型之家”

4 微住宅与环境关系解析

4.1 空间与场所的对话

4.2 自然环境中的微住宅

4.2.1 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微住宅

4.2.2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微住宅

4.3 城镇环境中的微型住宅

4.3.1 城市空间利用的复杂性及建议

4.3.2 被动插入型的微住宅

4.3.3 主动设计的微住宅小区

5 空间解析与操作

5.1 空间高效性

5.2 仿生性空间

5.3 空间与生活世界

5.4 剖面化空间组织

5.5 空间的身体性操作

5.6 群体空间组合原则与方法

6 界面设计与集成

6.1 复合功能界面

6.2 界面转换设计

6.2.1 整体套装方式

6.2.2 轨道拉伸方式

6.2.3 机械联动方式

6.2.4 轴向翻转方式

6.3 界面材料性能分析

6.3.1 轻质混凝土与轻质砖

6.3.2 传统木材

6.3.3 轻质铝材

6.3.4 塑料

6.4 界面模块化

6.5 空间界面形式

7 建造流程

7.1 设计结合建造

7.1.1 现状分析

7.1.2 建筑与技术的对接

7.2 微住宅建造尺度

7.2.1 人体空间尺度

7.2.2 抽象尺度

7.2.3 复合尺度

7.3 系统工程

7.4 模块化组织

7.5 并行工程

7.5.1 设计流程

7.5.2 并行合作

8 微住宅设计策略研究

8.1 与环境共生

8.1.1 设计结合自然

8.1.2 设计遵循生命法则

8.1.3 生态平衡与自组织

8.2 协同设计与操作

8.2.1 目标、决策与过程

8.2.2 技术信息共享

8.3 微住宅公共政策设计

8.4 适应性设计

8.5 案例解析:戴欧珍微住宅

9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针对地球环境生态危机,人类对建筑规模的无止境追求以及信息网络时代人类生活与工作方式的变化。本课题从宏观环境系统出发,反思人类居住状态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从生态设计观的视角,探讨住宅的微型化发展趋势,试图探讨当代语境下恢复地球生态平衡的微住宅机制,以批判性的视野重新反思与审视传统惯性的人类建造行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建筑学科潜在的发展方向。
  研究始于微住宅概念、规模与特征的定位,进而从历史演变的视角分析微住宅从远古棚屋到当代微型之家隐与显的发展进程,以及不同时期微住宅所扮演的角色。论文主体部分试图以“环境、空间、界面、建造”四个关键词展开论证:在环境层面,探讨微住宅与各种不同环境的关系,如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进而从地理与气候特征进一步阐述微住宅与具体环境之间的关联性;在空间操作层面,对微空间的高效性、多义性与开放性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并分别从人类生活世界、建筑现象学的视角在剖面化空间组织、空间与身体性、群体空间组合等方面进行设计方法层面的求解;在界面设计层面,结合当代产品设计、制造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分别从复合功能界面、界面转换设计、材料性能分析三方面论述界面生成方法;在建造层面,从系统工程视角出发,进行设计与建造一体化研究,并运用模块化组织与并行工程原理对微住宅生成逻辑进行了有效的梳理与阐述。课题的最后部分,重点对微住宅的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强调建筑创作主体多维视野下的系统性运作,并从生态设计、协同设计与公共政策设计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论文创新性成果体现如下:首先,从建筑、人、环境三者的关系出发叙述了微住宅的研究意义与未来发展趋向,提出了符合当代人类健康生活方式、基于生态学视野的微住宅设计理念;其次,通过对微住宅进行量化研究与特征分析,基于反思传统建筑体系、总结与提炼,在大量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微住宅设计与建造体系;第三,基于信息时代环境认知、技术进步与社会运行模式,构建了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微住宅设计策略。
  关键词:微住宅;生态策略;空间;界面;建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