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研究
【6h】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图表目录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析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2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框架

2.1 理论基础

2.1.1 高等教育系统论

2.1.2 标准化系统工程理论

2.2 研究框架

2.2.1 概念界定

2.2.2 分析框架

3 英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3.1 英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分析

3.1.1 英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框架特征

3.1.2 英国模式塑成机理分析

3.2 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分析

3.2.1 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框架特征

3.2.2 美国模式塑成机理及合理性分析

3.3 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构建的启示

3.3.1 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演变历程

3.3.2 中国模式特征及其塑成机理分析

3.3.3 英美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4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结构框架构建

4.1 质量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4.1.1 系统论思想

4.1.2 标准系统分类理论

4.2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的内涵与功能

4.2.1 国家标准的内涵

4.2.2 国家标准的功能

4.3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构建目标与原则

4.3.1 构建目标

4.3.2 构建原则

4.4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结构框架

4.4.1 质量标准体系结构特征

4.4.2 质量标准体系构建依据

4.4.3 质量标准体系结构框架

5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子体系及其构成要素分析

5.1 学术质量标准子体系分析

5.1.1 构成要素分析

5.1.2 结构模型分析

5.1.3 实施规范

5.2 质量保证标准子体系分析

5.2.1 内部质量保证标准

5.2.2 外部质量保证标准

5.3 质量信息标准子体系分析

5.3.1 构成要素分析

5.3.2 实施规范

6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运行机制

6.1 政府宏观调控与管理机制

6.1.1 政府职能转变:从全面管理转向宏观调控

6.1.2 政府管理机制:建立政策法律制度

6.2 高校自主超越与保障机制

6.2.1 限制与超越:从政府主导转向高校自治

6.2.2 自觉与保证:建立高校内部质量标准及“闭环”反馈机制

6.3 社会主动参与和监督机制

6.3.1 市场参与和监督:建立准市场机制

6.3.2 公众参与和监督: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6.3.3 第三方机构参与和监督:完善社会评价体系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多数国家高等教育相继进入了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日益多元化的利益相关主体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理解和追求呈现多元化趋势。英国教育家皮特·斯科特(Peter Scott)认为,“在大众化过程中和大众化之后,随着数量的扩张,人才培养质量也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十分关键的、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问题”。
  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是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核心,是衡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和效果的尺度与准则,是高等学校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重要依据和准绳。为了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新的质量挑战,构建大众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也经历了急速“膨胀”(expansion),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5%,至2014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37.5%。依据马丁·特罗(Martin Trow)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我国高等教育自2002年已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到大众化发展阶段。随着教育功能的不断扩大、利益相关者的增多以及市场因素的影响,高等教育已不可能按照精英教育阶段之严格的预设模式去培养人才,精英式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已经成为制约大众化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在这一阶段,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从精英范式向大众化范式转变、用多样化质量观取代单一质量观、用多元化的质量标准代替一元的质量标准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开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究,构建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采取理论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系统论及标准化系统工程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开展了研究。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对国内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第二,从分析英、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模式特征出发,综合运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理论,揭示了英、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框架特征、塑成机理,从而得出对我国的四方面启示,以便于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经验和方法。第三,借鉴英国、美国模式经验和方法并结合中国实际,采取跨学科研究范式,综合运用系统论以及标准化系统工程理论,从全新的视角提出构建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融“学术-保证-问责”于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思路,构建了由学术标准、质量保证标准和质量信息标准三个维度组成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框架。第四,运用标准化系统工程理论的六维方法论空间模型,基于分层与分类相结合原则,从级别维、性质维、对象维、支撑关系维、强制程度维和制修订状态维六个维度,分别从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面构建了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学术质量标准子体系的六维结构模型,以期为高校、学科专业等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提供参考。第五,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是否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是其关键;为此,基于反馈控制原理,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发展趋势基础之上,着力在政府、高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开展了运行机制研究,提出了大众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运行机制的三元机制,即政府宏观调控与管理机制、高校自主超越与保证机制、社会主动参与和监督机制,以期为更好地处理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政府、高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提供机制保障及实现路径。
  由于我们正处于“互联网+”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预见,我国高等教育会越来越多地受到公众问责的困扰和挑战。随着社会民主法治的发展以及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自由制度必然成为我国民主法制健全的一种发展趋势。在“互联网+高等教育”大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信息规范必将从应然走向实然、成为下一个研究的热点主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