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重乳状液溶剂扩散法制备微胶囊工艺研究
【6h】

多重乳状液溶剂扩散法制备微胶囊工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微胶囊技术

1.1.1 微胶囊技术概况

1.1.2 微胶囊的组成

1.1.3 微胶囊传统制备方法

1.1.4 微胶囊化的目的及意义

1.2 多重乳状液微囊化技术

1.2.1 多重乳状液简介

1.2.2 多重乳状液稳定性

1.2.3 多重乳状液在微胶囊领域的应用

1.3 多重乳状液微囊化研究进展

1.3.1 微生物的微胶囊化

1.3.2 微胶囊化联合用药

1.4 本章小结

2 W1/O/W2型乳状液稳定性及溶剂扩散形成微胶囊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2.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2.2.3 多重乳液制备方法

2.2.4 固化形成微胶囊

2.2.5 衡量多重乳液稳定性

2.2.6 制备工艺的单因素考察

2.2.7 多重乳液成球行为表征

2.2.8 微胶囊的形貌及结构

2.3 分析讨论

2.3.1 乳液稳定性分析

2.3.2 温度对ESI的影响

2.3.3 二次乳化转速对ESI的影响

2.3.4 W1/O与W2体积比对ESI的影响

2.3.5 乳化剂浓度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2.3.6 制乳时间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2.3.7 载体PCL含量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2.3.8 乳液固化过程分析

2.3.9 微胶囊形貌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细菌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3.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3.2.3 酵母菌微胶囊制备方法

3.2.4 细菌包埋的观察

3.2.5 酵母菌包埋率测定

3.2.6 微胶囊形貌及结构观察

3.3 分析讨论

3.3.1 包菌验证

3.3.2 微胶囊形貌分析

3.3.3 搅拌速度的影响

3.3.4 制乳时间的影响

3.3.5 PVA浓度的影响

3.3.6 Span 80用量的影响

3.3.7 PCL用量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W1/O/W2型乳液扩散法制备双载微胶囊的制备与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4.2.3 实验方法和操作条件

4.2.4 双载微胶囊乳液的OM观察

4.2.5 PCL双载微胶囊的包埋率测量

4.2.6 微胶囊的药物释放特性测定

4.2.7 SEM观察双载微胶囊的表面形貌

4.2.8 多重乳状液乳滴与PCL双载微胶囊粒径的测量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油相选择影响

4.3.2 乳化剂HLB值影响

4.3.3 乳化剂浓度影响

4.3.4 二次乳化转速影响

4.3.5 壁材用量影响

4.3.6 内水相含量影响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微胶囊化是通过将芯材包埋于另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中,而实现对内部芯材进行保护的目的。以往微胶囊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单一药物的微胶囊化,而对于活性微生物细胞或溶解性差异比较大的亲水性药物和疏水性药物的联合包埋研究很少,而该复合微胶囊因其中两种物质的联合作用,使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论文工作正是基于该背景而开展的,具体研究工作如下:
  (1)乳液稳定性确定。考察温度、W1/O与W2体积比、PVA浓度、PCL用量、二次乳化强度和制乳时间对制得的多重乳状液的稳定性的影响。随着二次乳化转速、W1/O与W2体积比和制乳时间的增加,多重乳状液的稳定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乳化剂浓度、PCL含量增加和温度的降低,乳液稳定性均升高。
  (2)采用多重乳状液溶剂扩散法制备酵母菌微胶囊。考察PVA浓度、Span80用量、制乳时间、PCL用量和乳化转速对乳滴、微胶囊粒径和包埋率的影响。随PVA浓度的增高,乳滴和微胶囊粒径均先增大后减小,随着一次乳化转速的提高,乳滴和酵母菌微胶囊的粒径均变化不显著。随二次乳化转速、制乳时间、Span80用量的提高和PCL用量的降低,乳滴和微胶囊的粒径均减小。酵母菌的包埋率随着二次乳化转速、Span80用量的升高而减小,一次乳化转速、制乳时间、PVA浓度和PCL用量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且酵母菌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75%,微胶囊平均粒径在50μm左右。
  (3)采用多重乳状液溶剂扩散法制备了亲水性药物RHB、疏水性药物NTD的双载微胶囊。使用EtAc和DCM作为油相显著提高了多重乳状液和微胶囊的质量,采用HLB值适中的PVA作为乳化剂,所制得微胶囊分散性最好。多重乳状液乳滴和微胶囊的粒径随着PVA浓度、二次乳化转速的提高和壁材用量的减小而降低,随着内水相含量增大而先升高后降低。亲水性模型药物RHB的包埋率随着PVA浓度、二次乳化转速、内水相含量的提高和壁材用量的减小而降低。而疏水性模型药物NTD的包埋率随着壁材用量的升高和内水相含量的降低而升高,受PVA浓度和二次乳化转速的影响较小。RHB的包埋率最高达91.81%,NTD的包埋率在93%以上。在相同的操作参数下,双载微胶囊中RHB的释放率往往比NTD高。随二次乳化转速、PCL用量的提高,RHB和NTD的释放率均升高。随W1用量的增加,RHB的释放率增大,NTD的释放率则先降低后升高。同时RHB的突释现象较为严重,而NTD的释放速度比较恒定,基本没有突释现象发生。通过比较可得,微胶囊粒径对缓释性能影响较为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